關鍵字:新生兒篩檢
-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889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 -
蠶豆症不只避吃蠶豆! 多種藥物潛藏溶血風險不可大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501蠶豆症是一種遺傳疾病,「蠶豆症」的學名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是一種與X染色體相關的遺傳疾病。G6PD是一種酵素,在紅血球中扮演抗氧化的重要角色。當G6PD酵素不足時,紅血球容易因氧化損傷而破裂,導致溶血性貧血。 -
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 8成1歲後才確診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6778罕見疾病基金會公布國內首份「罕病病友生活狀況及需求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有近8成罕病病友是在1歲之後才被確診,而三等親內有其他家人罹患罕病比率達45.11%。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在罕病防治上仍需加強,將努力檢討。 -
馬偕黏多醣症篩檢領先全球! 縮短治療時間獲期刊認可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60先天性遺傳疾病黏多醣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新生兒出生時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但隨著體內愈來愈多的黏多醣堆積無法正常分解時,會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損傷。馬偕兒童醫院研究團隊率全球之先,透過26萬名新生兒的大規模篩檢,成功找出9例黏多醣症4A型病例,進行早期酵素替代療法,完全掌握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該成果於2024年12月榮登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醫學遺傳學」(Genetics in Medicine)。 -
新生兒篩檢不能拖! 國健署:近9成異常個案患這疾病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517為人父母最大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健康快樂成長,而讓孩子在出生後48小時內,儘早接受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簡稱新生兒篩檢)很重要,由於代謝異常疾病在嬰兒階段通常症狀不明顯,不易從外表察覺,一旦延遲至出現疾病症狀,就可能已經造成永久的神經與身體損害,鼓勵父母可藉由「新生兒篩檢」的機制,提早發現及控制。 -
台灣推動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近20年 醫揭示篩檢重要性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99面對龐貝氏症威脅,台灣是全球第1個推動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目前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有9成5靠新生兒採血篩檢及早確診,並透過即時治療控制疾病。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提醒,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自2006年推出,因此目前年齡19歲以上民眾當時未能自費篩檢,具有晚發型龐貝氏症的風險。 -
陳俊翰律師感冒演變重症不治 SMA治療有機會避免憾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8323陳俊翰律師在1歲時被確診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這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性疾病。然而,為何一場感冒竟會帶走他的生命? -
訊聯基因數位獲利亮眼 外泌體製程與韓Metapore合作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814訊聯集團旗下「訊聯基因數位」(原名創源生技),11月28日舉行法說會,獲利表現亮眼,前3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多項臨床常規服務產品營收均刷新同期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