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生兒健康
-
產後憂鬱2大因素!肝氣鬱結、心神失養 中醫這樣調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55產後憂鬱成為部份婦女在生產後會遇到的情緒困擾,儘管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令人欣喜的事,但對媽媽來說,經歷生產過程的疼痛、照顧孩子的疲憊等都可能讓她們抑鬱、情緒低落。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從中醫來看,產後憂鬱症多因肝氣鬱結、心神失養所造成,因此治療的2大重點是「疏肝解鬱」和「寧神養心」。 -
生活充滿環境賀爾蒙令人擔憂 研究發現與這2成分有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86目前研究已知許多可擾亂環境的化學物質具有環境荷爾蒙或稱內分泌干擾化合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特性,此類具有內分泌干擾之化學物質種類相當多,其健康效應多元且暴露後影響深遠,研究文獻顯示懷孕婦女的暴露與新生兒出生預後、孩童肥胖、性早熟及神經發育可能有相關性。壬基酚(NP)及雙酚A(BPA)也被認為可能的內分泌干擾化合物質之一。 -
新手爸媽育兒慌 掌握睡覺和喝奶關鍵讓孩子頭好壯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767所謂「一暝大一寸」,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2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約4至6個月大,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 -
先天性心律不整造成的嬰兒猝死 恐與基因突變有關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32最新出爐1份荷蘭研究,2月發布於《國際鑑識遺傳學期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研究針對102名荷蘭猝死嬰兒案例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有近6成(58.8%)的案例帶有導致心律不整的基因變異,其中有3個基因是首次被發現,有7個基因在此研究中首度證實有關聯性。 -
國健署盼降低早產機率 提供多項檢查預防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69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早產兒:在對的時間及地點,提供對的照護」,國健署建議,產婦若出現早產徵兆,如破水、陰道出血、腰酸或腹部悶痛,應立即就醫,並選擇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療院所待產或生產。 -
新生兒篩檢項目擴大 10月1日起增至21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45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為守護新生兒的健康,我國於74年起推動全國性5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95年7月增加至11項,自今(108)年10月1日起則提高到21項。 -
孕婦攝取過量葉酸及B12 新生兒自閉風險增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57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學院在自閉症研究國際會議中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葉酸的攝取若超過適當劑量的4倍,會使新生兒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加倍。 -
調高羊膜穿刺補助 守護新生兒健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5為關懷兒童生存權及健康權,台灣世界展望會11月22日舉辦「國際兒童健康論壇」,邀請國內外營養專家學者及第一線服務工作者,進行專題演講,並發表母嬰與兒童營養研究報告,來自政府部門、醫療院所、大專院校、企業及非營利組織等約200位人士進行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