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文字
-
提重物變得好吃力! 營養師教你從飲食下手遠離肌少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46門諾醫院營養師鄧婷方表示,當人體肌肉流失時容易影響體態,包括爬樓梯、走路或抬東西都會變得困難,長者若開始有走路變慢等問題,應攝取足夠熱量,否則熱量不足容易造成肌肉組織耗損,導致肌肉流失而無力。 -
青少年3不心態好心煩 衛福部推線上文字協談傾聽心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47衛生福利部自111年起辦理「『謝謝你跟我說』全台生命線青少年心理健康網路支持平台計畫」,陸續與花蓮縣、嘉義市、新北市及嘉義縣等各地生命線協會合作,透過線上文字協談,提供青少年即時、友善且可信任的心理支持服務。 -
高齡科技商機大! 「高齡普惠科技」嘉惠長者和照顧者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6732「高齡科技」是否一定要是「高科技」?當然不是,「普惠科技」另一個重要的精神,是「為每個人開發、每個人都可以受惠的科技(technology developed for everyone, so that everyone can benefit from it.)」。 -
拔罐也能在家自己做? 不只孕婦這些病患最好也別嘗試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05在民俗療法中,拔罐也是常見的放血解熱的治療之一。中醫認為拔罐是透過負壓吸引、牽拉擠壓肌肉、刺激經絡穴位等作用,來達到通行氣血、疏通經絡的效果。因此,當人體受到外邪刺激使得體內五臟六腑經絡氣血功能紊亂時,就會考慮使用拔罐來治療。 -
早餐喝杯豆漿!補充植物性蛋白質 讓你精神飽滿不失神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345營養師趙函穎指出,曾有1名28歲的OL早上習慣大啖高熱量、高澱粉、少植物性蛋白質的豬排蛋堡當早餐,讓她總是吃飽就想睡,甚至開會打瞌睡;她建議民眾,早餐可補充優質蛋白質取代澱粉,有助穩定血糖、延緩飢餓、提升精力及專注度。 -
DSD、XY染色體性別爭議 從林郁婷事件看運動公平性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610DSD並非是「跨性別」(transgender),兩者是不同的概念。跨性別的廣泛定義是:出生時被認定的性別與自我認同的性別不同。大多數DSD都是認同出生時的性別,也就是所謂的順性別。 -
SMA健保放寛給付上路 醫勸病友把握機會積極評估治療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140目前SMA的治療藥物有3種包括:背針、口服藥物、基因治療。周怡君主任分析,這3種藥物的治療目標,都是要讓神經可以存活。其中,背針是最早用來治療SMA的藥物,因為它藥物的分子比較大,藉由背針的施打,將藥物送到神經細胞,進而強化神經細胞的能力,讓它存活,甚至提升功能。 -
自製紅龜粿!使用蔬果染色、包入餡料 打破古早味印象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01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敏郎說明,判斷紅龜粿新鮮的方法,包括觀察外觀和氣味,新鮮的紅龜粿外皮應有彈性,沒有乾裂或變色現象,內餡保持濕潤,沒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