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也能在家自己做? 不只孕婦這些病患最好也別嘗試

4031
編輯部 整理報導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在民俗療法中,拔罐也是常見的放血解熱的治療之一。中醫認為拔罐是透過負壓吸引、牽拉擠壓肌肉、刺激經絡穴位等作用,來達到通行氣血、疏通經絡的效果。因此,當人體受到外邪刺激使得體內5臟6腑經絡氣血功能紊亂時,就會考慮使用拔罐來治療。


拔罐好處多 既緩解疲勞又增強免疫


中醫師陳建宏表示,拔罐有緩解酸痛疲勞、促進傷口癒合、調整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內臟機能等作用,對有上火症狀的人,也可適度紓緩、改善不適。不過,卻有一些禁忌,日前就有媒體報導,有民眾接受拔罐之後,皮膚出現瘀血甚至水泡的現象,除了可能是拔罐次數過多,或者走罐時力道太強,都可能造成發炎。這與個人體質、與承受度有關,通常若在正統中醫診所內進行,會依照個人的體質進行,也會等瘀血消失過後再進行第2次拔罐。但現在民眾以可輕易買到拔罐的器材,在家裡自行進行,使用上就要特別小心。


拔罐前注意事項 孕婦及癌友建議別嘗試


1.拔罐要拔哪裡:拔罐的位置,通常以肉多的部位為主,一般是在後背或者腿部,如果是身體前部位等皮肉比較薄的地方時,拔罐時間就不宜過長,最好還是要遵循醫囑後進行較佳。


2.拔罐時間要多:一般拔罐的時間為5~10分鐘左右,時間太久可能會對皮膚或肌肉造成傷害,如果罐中的空氣抽出太多,就容易在皮膚上留下疤痕,或有起水泡的情形。通常一次拔罐後,約3~5天就可以把瘀血代謝,也有少數人需要1週的時間來代謝,但如果超過這個期間,最好回診進一步檢查。


3.哪些人不能拔罐:拔罐要避免心臟區域或腋下、鼠蹊部等血管、淋巴密集處,且療程也不宜過長,在拔罐後通常會在局部抹上消炎藥膏,以預防感染,同時要注意多補充溫水。對於一些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有血友病、孕婦、高熱痙攣、老年人或幼童、皮膚易過敏發癌者,則不建議進行拔罐。(文章授權/常春月刊)


文字編輯:翁靖祐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常春月刊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割雙眼皮還是縫雙眼皮? 醫:看眼皮條件決定手術方式
▸喝水漏、臉麻恐貝爾氏麻痺? 山元式新頭針治療助康復

▸轉載出處:常春月刊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