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放射線治療
-
下巴麻木恐癌症轉移 別輕忽惡性頷麻症候群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021一位65歲男性,自覺下巴在數日當中逐漸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現象,因此至門診就醫,醫師問診後得知該男性多年前曾有攝護腺癌病史,並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此次檢查後,發現是攝護腺癌復發轉移至下頷骨壓迫三叉神經,導致下巴麻木引起「頷麻症候群」,安排進一步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
肺癌致死率高 冷凍微針提升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7049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顏銘宏醫師表示,早期肺癌以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此類型肺癌與抽菸關係最為密切,因此以男性、有吸菸習慣的患者居多。近幾年,由於空氣汙染問題加重,肺腺癌已成為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肺癌總人數中的6成,肺腺癌的成因有遺傳、家族病史、空氣汙染、油煙等,其中又以空氣汙染最為嚴重。
-
癌細胞產生抗藥性 更換標靶藥物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4156目前對於末期肺癌的治療有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標靶治療是普遍方式之一。 -
排尿困難恐為攝護腺癌 達文西手術不留後遺症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943台北慈濟醫院微創手術中心主任、泌尿科蔡曜州醫師說明,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男性膀胱底部、恥骨後面,分泌的攝護腺液可維持精蟲活動力,並保護生殖泌尿道免於細菌侵犯。當攝護腺出問題時,會出現排尿困難、尿流量變細等症狀,常見三大疾病包括攝護腺炎、攝護腺肥大以及攝護腺癌。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攝護腺癌是男性第5大癌症,每年新增超過4000名案例,大約1300人死於攝護腺癌。 -
腹脹好難受! 遠離F6不再一肚子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57如何診斷腹脹原因?王志堂說,主要著重在症狀發生時間,評估平常進食習慣,食物偏好,有無相關腸胃症狀,使用中的藥物及營養食品,是否合併有其他疾病(糖尿病、硬化症等),有無接受過腹部手術、放射線治療。再加上詳細的腹部觸診及腹部X光、超音波就可能歸納出診斷方向,必要時再安排進一步檢查。 -
放療前先護牙 頭頸癌骨壞死風險降4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212周先生的一位朋友也是口腔癌患者,之前因為接受放射治療,而出現口乾及味覺改變等症狀,還因黏膜潰瘍疼痛不已,變得不愛刷牙,導致滿口嚴重蛀牙甚至牙齒搖搖欲墜。幾個月後因嚴重口臭就醫,卻被診斷罹患了下顎骨放射性骨壞死,經藥物治療無效後,又進行多次清創手術刮除壞死的骨頭組織,導致臉部外觀嚴重變形,完全失去咀嚼能力,只能靠鼻胃管灌食。 -
珍愛乳房有一套 自我檢測加定期篩檢
癌症新知 / 乳癌3377許多乳癌患者在發現時,常常都已是中後期,原因在於乳癌剛開始多以一般硬塊呈現,雖能觸摸與感覺得到,但卻無痛感,因此許多女性會掉以輕心或拖延求診,故養成自我檢測與定期篩檢的習慣相當重要。 -
食道癌末期進食困難 食道支架讓癌友享口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899癌症連續35年蟬連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民國106年最新資料,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分列國人癌症的第一、七、九名,一旦進入末期,這些癌友經常面臨到進食困難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