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控制血壓
-
洗腎沒有回頭路 慢性腎臟病六大症狀莫輕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63一旦到了末期,腎臟病人只有洗腎與換腎兩條路可選,一旦洗腎,終身洗腎,影響生活品質,且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至於換腎,機率極低,不少人等到最後還是得洗腎。 -
O型人心臟病風險低? 做好生活保健較實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77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Tessa Kole表示,根據調查,以冠狀動脈疾病的心臟病或心絞痛發作比例來說,非O型血型的770,000人,也就是A、B或是AB型的人的發病比例為1.5%;O型血型的人大約有510,000人,發病比例是1.4%。另外以心血管疾病來說,非O型血型的708,000人,發病比例是2.5%;O型血型的人則是2.3%。 -
血壓控制新標準 高風險族群應降至130以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32針對心血管患者、腎臟病患者及大於等於75歲的高齡患者,以AOBP測量的目標值應降到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若是以傳統血壓測量,也應該降低到130毫米汞柱以下。 -
三高症甩不開? 積極控管血糖可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2廖學崇醫師指出,血脂偏高的患者,應隨時注意控制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的指數,避免因血脂過高而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而罹患高血糖的患者容易覺得疲倦、虛弱、視力模糊,且有三多症(尿多、喝多、吃多),嚴重時須使用胰島素或其他藥物來降血糖,讓胰臟細胞能得到休息。 -
小王爺陳麗麗長年洗腎 因突發性腦溢血病逝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698最新資料統計,台灣洗腎人口於105年突破8萬名,其中12%屬於慢性腎臟疾病。錢政平指出,洗腎患者常合併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加上長期洗腎,導致血管的凝血功能降低,造成血管硬化,因此,腦溢血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
天寒影響血壓起伏 應注意保暖與用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18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研究顯示氣溫過低會造成血壓上升,當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會使得自律神經緊張、血管收縮,從攝氏24度起,若無適當保暖,氣溫每下降1度,血壓可能上升0.5mmHg以上。近日日夜溫差大,血壓易受氣溫影響而劇烈起伏。此外,夜間寒冷會影響睡眠品質,睡不好時血壓也會上升。 -
入冬最強寒流報到 高血壓患者慎防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22一般來說,血壓偏高的因素,包括肥胖、老化、飲食習慣偏重口味,以及不運動等有關。不過,經濟不景氣,許多上班族工作壓力沉重,林俊立指出,門診顯示,壓力型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其中又以年輕族群增加幅度最為明顯。 -
做復健竟休克 她死亡30分鐘又復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839基隆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暨心臟學會副秘書長楊甯貽比喻,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就如同拿著有破洞的吸管來吸食珍珠奶茶,即使再努力運作,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