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拖延
-
肚子痛別再忍了! 全台每百人就有5人深受胃潰瘍之苦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00新竹台大分院外科部林聖傑醫師表示,在台灣消化性潰瘍的盛行率約 10%,其中胃潰瘍就佔了一半,也就是說每100個人就有5個人受胃潰瘍所苦! -
植牙補骨攸關成敗! 纖維蛋白補骨技術療程時間可減半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065碧礽牙醫診所蔡杰倫醫師指出,通常植牙療程的失敗機率不高,不過一旦植牙前的清創手術沒做好,若殘留些微腐敗組織,這時進行補骨也會使得齒槽骨難以穩定生長,最後導致植牙失敗,因此找尋植牙經驗豐富的牙醫師相當重要。 -
孩子永久牙門牙萌出見戽斗端倪 及早矯正比拖延「省」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8187宋慧玲指出,不少人認為等孩子過了12歲,恆齒全部長出來後再矯正都還來得及。其實,不論是機能性或骨骼性戽斗,都應把握7至11歲的矯正黃金期,才能及時挽救孩子的戽斗。因此,當孩子7歲長出門牙恆齒時,若仍有戽斗情形,就必須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此時是第1階段的矯正黃金期,矯正重點在於預防性矯正,調整前牙的反咬情形,使上下顎骨骼平衡發展。 -
2022年工作模式已展開! 上半年星座運勢整理搶先看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387開工後,大家最想知道的,應該是今年的運勢。工作會不會順利,財運、桃花旺不旺,以及健康會不會出狀況。《NOW健康》再次邀請「被古典樂耽誤的占星師」林緒煒為12星座的各位給點建議。 -
白內障治療不要拖延! 不敢動手術結果釀成急性青光眼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227白內障是2種老化的退化性疾病,就像年紀增長會冒出白頭髮一樣,每個長壽的人都會逐漸形成,目前台灣50歲以上的人約有6成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更高達9成;當病人懷疑白內障出現時,應先至醫院請醫師檢查,瞭解目前白內障的情況並定期追蹤,而非一出現就立即要手術治療。 -
年前大掃除最怕勞動損傷 復健科醫師教你常見症狀處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33劉又嘉醫師指出,當症狀反覆發作,透過超音波和MRI影像檢查,能及早判定是單純發炎或已產生破損。若X光片下有看到肌腱的變化或韌帶鬆弛,提早介入血小板增生療法,原則上能完全復原的機率相當高。常見的增生療法包括有高濃度葡萄糖、PLT、PRP等,但前者只能單純誘發患部發炎反應,並未含有生長因子,後兩者則是利用自體血小板注射患部的增生療法。 -
年前趕工作壓力山大免疫下降 上班族牙周病惡化險掉牙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046牙醫師呂睿庭指出,牙周病是1種細菌導致發炎與身體免疫力不平衡的疾病,當細菌大量堆積於牙縫、牙齒與牙齦間,此時一旦因為壓力大、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細菌便大舉突破免疫防線,造成牙齦產生膿腫,以及齒槽骨被破壞,導致口臭、牙齦萎縮、牙齒搖晃等症狀產生。 -
別拿舊計畫當新目標! 心理師帶路教你擊退「拖延症」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2562022年已經到來,緊接著是農曆春節,你為自己設立新目標,還是沿用2年前的願望當新願望呢?如果你曾在「前1年的1月」許下「減肥」這個心願,現在達成了嗎?還是減了3年還沒達成呢?不少人笑稱自己有「拖延症」,將學習、減重等目標不斷延後,不過真有拖延症嗎?該如何幫助自己完成新年新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