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血小板藥物
-
83歲阿嬤突然中風 及時「動脈取栓」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76邱孟祈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技術,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達醫院,可以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 -
健保多項藥品放寬使用 造福兒少病患與消化性潰瘍患者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813在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多項給付規定擴增案,包括含pimecrolimus成分藥品給付規定放寬使用部位、放寬曾有消化性潰瘍而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病人或屬易出血體質患者,可使用每日藥費6.5元以下之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以及曾證實有上消化道潰瘍而因其他疾病需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不須再經消化系專科醫師確認,得使用消化性潰瘍用藥。 -
心肌梗塞患者送急診劇增 多數擔心染疫沒回診停藥所致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原本追蹤治療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擔心染疫風險而不敢至醫院回診,連帶也中斷服用藥物。沒想到近期1周內竟出現多位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內急性血栓,所幸經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後,才撿回一命,紛紛嚇得表示不敢再自行停藥。 -
胸悶、冒冷汗、牙痛小問題? 圖解心絞痛須知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33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
心臟病患憂打新冠疫苗有血栓風險 相關注意事項整理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23新竹台大分院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表示,最近疫情緊張,心臟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詢問能不能打疫苗,除了向門診病人耐心說明之外,林主任參考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指引,整理出心臟病人擔心的問題,希望能夠在這麼緊張的時刻,讓病人能夠放心、安心,鼓勵大家踴躍打疫苗,盡快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
心臟問題成奪命隱憂 有疾病家族史者應警覺異常症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93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到心臟內科,安排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嚴重的狹窄,以氣球擴張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後,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 -
心肌梗塞快撥打119救命 每延遲30分鐘死亡率增7.5%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25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貽恒表示,目前針對心肌梗塞緊急救治,心臟醫學會最新指引中強調,救護車中最好要有簡易心電圖設備,當有心肌梗塞疑似病患時,就能在救護車上馬上判斷,心電圖有沒有心肌梗塞徵兆,一旦初步確認有心肌梗塞跡象,就馬上送到能處理心肌梗塞醫院,免去轉院所耗費的時間。 -
腦中風8大高危險群 定期頸動脈超音波可提早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436林信光表示,腦中風排國人死因第3位,其中缺血性阻塞占7成以上,起因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局部腦細胞受損,嚴重時除危及生命,也有可能造成語言或肢體等功能喪失,影響個人與家庭。男性超過50歲、女性停經後,以及有腦中風、動脈硬化或狹窄病史,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