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嘉義報導】83歲的簡阿嬤去年3月疑似腦中風失去意識送醫,經大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科黃厚期醫師及神經內科邱孟祈醫師進行動脈機械取栓,將腦中血栓取出,目前阿嬤已可用助行器四處走動,扶著扶手上樓梯也沒有問題,復原良好,家人感恩醫院及時治療,讓阿嬤恢復行動能力。
阿嬤失去意識叫不醒 幸好家人及時送醫順利取出血栓
邱孟祈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技術,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達醫院,可以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
簡阿嬤家人表示,當天下午阿嬤上樓收衣服,卻一直沒下樓,在樓下看電視的簡阿公覺得有異,上樓找人,發現簡阿嬤坐在床上久久不動,怎麼叫都沒有反應,已經失去意識,擔心是腦中風,立即請家人送她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
邱孟祈醫師表示,簡阿嬤當時突然右側無力、意識不清,懷疑是急性腦中風,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並非出血性腦中風,因在發病1個多小時內即到院,送醫及時,先施打血栓溶解劑,並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確認是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在6小時內都可以進行機械取栓,經與影像醫學科黃厚期醫師合作,搭配血管攝影,從血管中將阻塞的血栓取出,順利打通血管。邱孟祈醫師指出,這類病人若未及時治療,有八九成的可能會終生臥床,甚至導致死亡。
血栓溶解劑最佳使用時機 3.5至4小時內
邱孟祈醫師指出,機械取栓適用於大動脈血栓的患者,可以救回更大片的腦細胞,前提是這些腦細胞仍未因梗塞而死亡太多,因此醫師會評估病人是否在時間內就醫。美國心臟科學會訂定的準則是需在梗塞發生6小時間進行穿刺,國內健保給付規範則為8小時內。過去這類病人如果在3小時或4.5小時內送醫,能施打血栓溶解劑,但如果超過時間,只能降腦壓,如果腦壓太高,甚至可能要進行開顱手術,其它只能給予靜脈點滴,或是服用阿司匹靈這類抗血小板藥物。
評估中風的3步驟 抬手、微笑、說你好
邱孟祈醫師提醒,民眾可以依據辛辛那提中風量表,評估病人是否中風,請病人「抬手」、「微笑」、「說你好」,兩手平舉可查看兩側手是否軟弱無力,舉起高度是否一致,「微笑」則可觀察是否有眼歪嘴斜等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說你好」則是觀察是否有說話不清楚的狀況,這三點可以做為非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中風的參考,當然若是已出現意識不清等更嚴重的狀況,更要及早送醫。
邱孟祈醫師強調,時間因素很重要,血栓溶解劑使用時機在中風發生3.5小時至4小時內,而大動脈的血栓在6至8小時內送醫,有機會做機械取栓,時間拖得越長,能救回的腦細胞越少,如果一發現有問題就立刻送醫,醫院較有餘裕做進一步的治療。
延伸閱讀
-
新冠確診者血栓風檢高! 醫:這類患者2次染疫更嚴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36關於新冠病毒增高血栓發生機率的原因,侯盈仲醫師說明,病毒感染會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進而影響人體內皮細胞的抗凝血功能,促使血小板活化產生凝血,進而造成血栓的情況發生。 -
中風年輕化!勇敢面對腦中風 把握半年復健期預防失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39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每4人中即有1人終其一生會有中風危機,年紀越大,腦中風機率越高,行動不便,或需仰賴旁人照護。 -
87歲前副總統連戰小中風住院 醫揭小中風7大警訊症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475高齡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驚傳頭昏、頭痛,全身大量盜汗及身體癱軟,緊急送至台大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檢查確認為小中風,身體狀況逐漸康復中,腦出血狀況獲得改善,不再出血。 -
確診康復者要注意! 研究發現:罹患肺血栓的風險加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01最近1項大型新研究表示,與未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比起來,新冠肺炎康復者有肺血栓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2倍,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機會也增加了1倍。 -
「微笑、舉手、說句話」3口訣 簡單判斷腦中風快筆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90腦中風是與我們生活距離很近的疾病,且好發年齡不斷下降,41歲的藝人納豆、不到40歲的健身網紅「筋肉爸爸」也都因腦血管疾病倒下。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5月舉辦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與民眾分享腦中風的治療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