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慢性
-
流感公費藥物使用將調整 早產兒腸病毒重症奪命引關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67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男嬰(早產兒),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症狀,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不過,家庭接觸者,或是住院時間所接觸的醫護人員、同病房患者等都無感染腸病毒,目前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呼籲,請準媽媽及照顧者加強個人衛生並留意嬰幼兒健康,醫療院所、產後護理機構等應落實感染管制措施。 -
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聯合22縣市 推免費潛伏感染檢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73以往結核病被視為絕症,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經常咳血,醫界認為,應是罹患結核病,侵犯肺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如今醫藥科學昌明,但結核病仍為主要傳染疾病,去年全台新增6222名個案,專家提醒,結核病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受「潛伏結核感染篩檢」、完整的預防性治療,可降低9成以上發病的機率。 -
郭瑤琪主動脈剝離逝世!葉克膜搶救無效 家屬忍痛拔管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6347前交通部長郭瑤琪涉收賄被依貪污罪判刑8年定讞,因病持續保外就醫,昨晚傳出她因主動脈剝離,緊急被送往新光醫院搶救,倚賴葉克膜維生,但經一晚急救,仍回天乏術,於今天中午前拔管,享壽69歲。 -
反覆胃痛吃藥就沒事? 醫提醒找出胃炎致病原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260人體的皮膚會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現發炎紅腫傷口,胃部的黏膜細胞也一樣!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但胃部的發炎不像皮膚一樣顯而易見,而是用疼痛和不適感顯現,甚至無明顯症狀,若疏於保養及治療,長期慢性胃炎還可能惡化為胃癌!因此,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
RSV全年流行!嬰幼兒易併發重症 老年人也是高危險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144RSV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在台灣全年皆有流行,透過飛沫近距離的傳播途徑,RSV極易造成群體感染。病程可從初期的發燒、鼻塞、咳嗽,嚴重會惡化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嬰幼兒更容易引發哮喘、急性細支氣管炎及氣喘發作。 -
RSV傳染性強!醫示警2大高峰期 2族群尤其提高警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655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關注的重點,特別對嬰幼兒和老年人造成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給家庭照護和醫療系統帶來極大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每年全球超過10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RSV死亡。隨著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嬰幼兒與老年人的健康防護成為公衛重要議題,應特別強化對高傳播風險的RSV防護。 -
比特犬咬人引起社會關注 醫曝被狗咬傷緊急應對3步驟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0305比特犬咬傷人的事件再次登上新聞版面!近日,台北市文山區發生比特犬咬傷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對犬隻攻擊風險的關注。類似事件並非單一個案,去年桃園就曾發生一起嚴重犬隻攻擊事件,有1名婦人遭家犬撲咬臉部,導致眼球與顴骨外露,傷勢慘重 -
糖尿病患手腳血循不良! 醫曝保暖重點防範心血管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89目前台灣已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且9成以上為第2型糖尿病人,由於其合併腎病變及心衰竭的人數及比率皆逐年攀升,且心衰竭病患近4成5合併有糖尿病,顯示糖尿病患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文齡指出,由於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起伏,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糖尿病患應格外留意注重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