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科
-
邱泰源出席馬偕心臟科醫師新書發表會 自曝下一步動態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7065即將卸任的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出席馬偕醫院「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新書發表會時表示,將重返醫界,去當醫療志工、回台大門診看病、教學,跟醫界老朋友一起思考,怎麼樣讓年輕醫師有更好的工作環境、照顧人民的健康。 -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膽固醇要達標 中風、心梗不再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045心血管疾病高居台灣第2大死因,其中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等,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則是ASCVD重要的風險因子。 -
恐慌症發作擔心快死掉?醫揭13項症狀 專業治療獲成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156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恐慌常常是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嚴重發作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半小時。恐慌症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個星期1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
-
炎炎夏日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心臟科醫師提醒防護攻略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7552隨著夏天到來,炎熱高溫不僅帶來身體不適,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郁安指出,高溫環境容易導致身體出現脫水、電解質失衡,並增加心律不整及心肌梗塞等嚴重問題。 -
兒童也會有高血壓?多數無症狀 家長應注意血壓警示值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98當我們聽到「高血壓」,大多數人會直覺地聯想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高血壓早已不是大人的專利,它也可能悄悄地出現在孩子身上。根據美國心臟協會與小兒科學會的統計,兒童與青少年的高血壓盛行率約為3%至4%,在肥胖兒童當中甚至高達25%。更讓人擔心的是,大多數患有高血壓的孩子並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錯失了早期介入與治療的黃金時機。 -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關鍵! 整合式照護助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42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台灣洗腎人口比例高居全球首位,其中超過9成的末期腎病患者,其病因源自慢性病變,尤以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最為常見。這些病患往往同時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多重共病,使得疾病控制難度大增,所需藥物類別繁多,照護需求也日趨複雜。 -
罕病結節硬化症病徵多樣難診斷 白斑合併癲癇及早就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006歲男童「柴柴」罹患結節硬化症,合併多重障礙疾病,多次住院,單身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醫師王杏安在治療過程中,萌發母愛,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成為柴柴媽媽」,決心收養,歷經3年繁瑣程序,終於在去年順利領養,成為沒有血緣的合法母子。 -
不想胃食道逆流應調整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是預防關鍵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7240歲張小姐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女是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