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師
-
感染與照顧者的互助 《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活動報名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2960還記得在2022年,有一群個管師與他們的HIV感染者互動,取得信任嗎?這些人讓大眾認知愛滋病感染者的樣貌,並且讓大家知道愛滋病與其他沒有差別。 -
相信就能做到! 心理師公開「ABC法」掌握幸福主導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12農曆新年剛過,新的1年你是否為自己訂下許多新目標?不知道如何開始執行這些新目標,是否讓你感到有壓力?總會擔心焦慮於目標是否會達成?最新1項研究指出,不論你有沒有採取行動,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就能改善及促進心理健康。 -
3旬女摸到乳房腫塊不在意!驚覺不對時 檢查已罹乳癌
癌症新知 / 乳癌2564年約33歲的張小姐,3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1顆腫塊,尤其在經期前會特別明顯,但因工作繁忙,且腫塊感有時又若有似無,便不以為意。可近期發現腫塊似乎越來越明顯,且有變硬的情形,就醫檢查後確診為乳癌。 -
丈夫該當神隊友!緩解婆媳之間問題 臨床心理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023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不少新婚夫婦擔憂的時候來了!在台灣的春節,常見到一個景象:媳婦在廚房忙得半死時,老公卻在旁邊睡覺、看電視,袖手旁觀。另外,爆料公社曾有媳婦疾呼「我的婆婆要我煮N道年菜,不能買現成的」讓網友直呼「你用洗衣粉當鹽巴撒好了」。可見在東亞社會,公婆與媳婦的關係相當緊密,時常產生摩擦,如果住得很近或同住,婆媳糾紛就更嚴峻了。那麼,該如何增加雙方溝通與體諒,如何化解矛盾呢? -
改善青少年憂鬱 學校推「快樂課程」提高學生幸福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41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其中14歲以下的自殺人數近年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憂鬱是年輕人罹病和失能以及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推動「快樂課程」有助於幫助學童預防憂鬱!根據《BMC公共健康》期刊2022年1月發表的研究,以積極心理學和認知行為療法設計的快樂課程,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證實以校園為主、預防青少年罹患憂鬱和提高幸福感方案的有效性。 -
不是醫生也能成為無國界醫生成員 揭開無國界醫生面紗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186不少人從新聞或影劇,多少知道台灣有些醫護人員會在戰場進行急救傷患的任務,例如《麻醉風暴2》主角蕭政勳(黃健瑋飾)前往約旦前線進行急救任務。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聽過有不少醫師會前往戰線進行醫療與急救任務。 -
年輕人首遇流行病!受新冠疫情影響 易備感壓力情緒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74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不過受病毒影響的不只有身體的症狀,你有留意到身旁的年輕人,這段期間容易喜怒無常,性格有所改變嗎?1份2022年9月發布於《PLOSONE》的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盛行,可能會影響到人格特質變化,尤其年輕族群受影響最大,變得更情緒化,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合作性、信任感、和責任心都比較低。 -
近2成兒少害怕「特殊需求兒童」 有8成願與他們交朋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62近期發生妥瑞兒看電影,因為不時發出聲音被喝斥的新聞;以及有唐氏症的孩子買炸物卻挨罵等新聞引發爭議;另北一女全盲學生帶動唱、罕病兒獲總統教育獎等事件感動萬人,顯見社會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高度關注。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對於特殊需求兒少,約3成兒少有負面觀感,超過9成在態度、行為受家長影響。兒童權利公約(CRC)指出,每位兒少都應受到公平對待,然而歧視卻經常發生在特殊需求兒少生活中,不但影響心理健康,也讓其身處不利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