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延長存活期
-
萬華註記明日結束將刪除 陳宗彥再強調為防疫精準判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31曾經前往萬華高風險區域民眾或當地居民,目前在健保卡上都已註記,引起許多反對意見提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註記是讓醫事人員能提高警覺性協助精準醫療判斷,註記將在明(29)日結束。 -
入住長照機構新規定! 須持有3日內PCR檢測陰性證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46新冠疫情社區爆發,長照機構住民多是慢性病患者,相互間也容易發生群聚,一旦有住民感染危險程度不亞於醫院,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新入住長照機構民眾,必須持有3日內PCR陰性證明才能入住,今日實施。 -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太凶猛 治療超前部署延長存活期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50根據統計顯示,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中,有3成的病患屬於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性度相當大。至於如何判斷是否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臨床上當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骨骼掃描出現4個(含)以上病灶且至少其中1處以上為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出現內臟轉移、PSA指數快速倍增10個月內多1倍,以上4大指標可作為惡性風險評估的標準。 -
食慾變差一吃就飽竟是胃癌末期! 醫師:胃癌可以預防
癌症新知 / 胃癌5113多年來,我國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維持在近4,000人左右,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 -
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 中醫輔助延長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401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的治療方式一直是醫療界最重要的議題,目前主流治療癌症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但在化療後因為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使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身體不適,才是讓患者最難受的副作用,在化療後半衰期用中醫輔助,修復受傷的骨髓黏膜,恢復造血功能就更顯重要,讓患者正常產生免疫力,以增強抗癌體力。
-
近6%胰臟癌患者有BRCA基因突變 精準治療化險為胰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411月19日是2020世界胰臟癌日,世界胰臟癌聯盟將今年主題定調為「Demand Better」,期盼患者能擁有更佳的治療選擇,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 -
三陰性乳癌標靶藥首次納健保 4種新藥獲給付11/1生效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09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這是健保首次給付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標靶藥物,比起英國、加拿大、澳洲等3大醫療科技評估參考國,動作更快,預計此藥納入給付後約150多名病患受惠,延長存活期,提升生活品質。 -
10大癌症中肺癌存活率最低 早期「精準治療」成關鍵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29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發生肺癌新增人數達1萬4,282人,發生率位居第2,平均每36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不論男性、女性發生率均偏高,其中又以不抽菸女性罹癌風險增加幅度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