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平均餘命
-
健保自費亂象!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憂未來恐看不到病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24台灣的醫護人力不足,出現嚴重過勞狀況,為了要能夠看到病,不少民眾都自費看病,對此,台灣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健保實施至今,面臨要以有限的總額大餅,負擔高齡化愈來愈重的醫療負擔,加上自費醫療亂象,若不及時應對,恐會步上他國後塵,病人「看不好病」、「看不到病」。 -
得了糖尿病會減壽?控糖5招防併發症 定期追蹤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986依據國民健康署相關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0%合併腎臟疾病,由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有效防範。 -
翻轉癌末命運!婦罹HER2亞型乳癌 18個月後抗病成功
癌症新知 / 乳癌3558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玉婷表示,根據統計約有15%至20%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陽性」,而HER2乳癌在研究中發現,約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復發。醫學界還特別將「有淋巴結轉移」、「腫瘤大於2公分」、「前導型標靶治療後若手術仍有殘存癌細胞」的HER2乳癌患者,定義爲未來復發率較高的「高風險族群」,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癌症類型。 -
健保總額不足影響有多大? 洪子仁解析政府不敢說的是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03針對健保署嚴查短期、非必要住院案例,透過核刪,讓醫師拒絕癌友住院,以致眾多癌友無法請領私人商業保險給付,被迫中斷治療事件。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問題關鍵在於「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足,總額不夠、病友受苦。」 -
首份台灣健康投資報告出爐 IRPMA整合意見提4點建議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02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今(2)日發布「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結果顯示,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在GDP占比遠低於其他國家,導致在重大疾病保護力、醫療可近性上,將逐漸變差,例如,台灣新藥給付生效平均需等待時間至少700天,但日本僅需2至3個月。 -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56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張伸吉醫師說明,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 -
9成COPD患者因它引起! 護肺顧健康先從這件事做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297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連續7年登上國人10大死因,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全球每10秒鐘就有1個人死於COPD,國內1年有超過5,000人因COPD死亡。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患者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今(2022)年11月16日「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的主題是「Your lungs for life」,強調人只有1個肺臟,維持並促進肺部的健康,必須是持續且不間斷的。具體的做法,不僅針對COPD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和復健,也應針對潛在的患病族群,去除吸菸及二手菸害等危險因子。 -
頭頸癌又稱「最短命癌症」 常見5大警訊有症狀速就醫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2356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一般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甲狀腺癌、喉癌、下咽癌、口咽癌、唾液腺癌和鼻竇及鼻腔癌,由於台灣嚼檳榔比率不低,以致頭頸癌盛行率位居全球前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