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綠人
-
食品未經認證不得標示「健康」字樣 111年7月1日實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530衛生福利部公告修正「食品及相關產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第4項及第6項規定,規範除經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之健康食品外,一般食品不得以「健康」字樣為品名之一部分,以避免消費者誤解。 -
腸胃不適吃益生菌緩解? 錯當萬靈丹使用恐加重病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73周休假日為了紓解工作壓力,每晚都吃大餐配手搖飲料,導致整天胃脹、胃痛又便秘,為了改善症狀,就自行增加益生菌的用量,結果脹氣更加嚴重而就醫,才發現患有胃食道逆流。 -
因應人口老化 食藥署擬將關節保健納入健康食品項目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8有鑑於人口老化,台灣107年邁入高齡社會,而關節退化正好是銀髮族常見不適的症狀之一,影響不僅是日常行動能力,甚至生活品質也跟著下降。食藥署預定《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草案,擬將關節保健納入保健功效項目。 -
健康食品審查採雙軌制 購買時認清小綠人標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093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並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稱為「健康食品」,並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評估試驗,較具有保障;而「特殊營養食品」是指嬰兒、特定疾病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得供特殊營養需求者使用的配方食品。坊間所稱之「保健食品」,本質仍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營養補充。 -
健康食品吃了保健身體? 亂吃恐延誤病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183隨著養生風潮興起,各種生理機能、補充營養素食品應運而生,為了能讓消費者更進一步認識健康食品,避免因保健功效之宣稱而延誤就醫,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民眾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
紅麴菌保存不易 當心「橘黴素」毒害肝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7758食藥署表示,紅麴菌廣泛存在於穀類與泥土中,需經過專業技術篩選、純種培養而得到純種紅麴菌種。但為了解決培養紅麴菌和儲藏的過程中,可能生成橘黴素過量的問題,研究學者、食品業者利用微生物的生長特性、培養條件,篩選出橘黴素生成量較低的紅麴菌種,在製作時控制各項條件,抑制橘黴素生成,並將製作好的紅麴米以低氧包裝,儲存於低溫(0至7℃)空間之下。
-
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 專家:天然食物尚好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45《健康遠見》在7月中旬進行「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針對25歲以上民眾電話調查,完成1002份有效樣本。雖然台灣人愛吃補是一般人的印象,但本次調查發現,只有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
擊敗韓國人蔘 台灣「利得牛樟芝」耀眼國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167研究指出,牛樟芝好壞的關鍵取決於「總三萜」的活性及含量多寡。有別於「液態培養」的牛樟芝菌絲體,有效成分含量不一,甚至牛樟芝子實體也會因為培養的段木樹種不同,造成品質差異頗大,可能出現「有吃卻沒補到」的狀況。利得牛樟芝採用「固態培養」,不但每份總三萜含量高達17.48至25.08 mg,更是唯一獲得健康食品免疫調節認證的「固態培養」牛樟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