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孤獨
-
2021年失業率創7年以來新高 保持正念可減少求職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14該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平均年齡37歲,有40%為女性,共177位,平均已失業28天,每周以網路調查邀請受試者填寫問卷,像詢問是否感到氣餒或憂鬱等,持續共20周。結果發現,積極求職者比求職態度較放鬆者有較健康的心理狀態。 -
疫情長輩不敢外出恐成癡呆? 銀髮族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08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關於有長者施打後不幸身亡的報導會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媽媽日記 絕望中前進長出力量的新芽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678《我今天也要看女兒臉色:觀察憂鬱症女兒的媽媽日記》一書作者是一位堅毅的母親,記錄女兒罹患憂鬱症後,自己從不相信、自責、自省到釋懷、理解的過程。本文摘錄3篇日記內容,一窺作者的心路歷程,給家中同有憂鬱症患者的你,一些安慰和鼓勵。 -
能站就別坐! 久坐不但對健康有害更有可能越坐越憂鬱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69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者Jacob Meyer指出,COVID-19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行為,更使我們以許多無法預測的方式來做事。他領導了2項研究,研究主題為了解疫情期間久坐、不活動,是如何影響人類思考、感受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
憂鬱和失智症威脅老年健康 「三動三空三力」樂享獨處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60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蔡佳芬說明,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失智症則是每12至13人就有1人,憂鬱和失智患者常見的共同症狀包含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情緒不佳,一般可從「日常」、「情緒」、「認知」3個面向來觀察。 -
你常常感到孤獨嗎? 覺得自己對他人越不重要越是孤單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403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過去研究指出,社會支持及正向同儕關係是減少孤獨感的保護因子,當處於暫時性的孤獨狀態,透過朋友及家人陪伴可緩解孤獨感受。年輕女性離開家庭,在外升學或工作時,更依賴同儕的社會支持,在這時代已習慣使用社交媒體與他人聯繫,需思考如何給予有意義的傾聽、關心及社會支持。 -
沒有尊嚴的存活? 鼻胃管攝取營養對病人自主權的反思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48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 -
尋找一首自己的力量之歌 運動時該聽什麼?身體幫你選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3069力量之歌往往具有某些能讓他們促進身體機能的特性:強烈的節拍、充滿活力的感覺,以及每分鐘大約能打120至140次拍子的節奏(這似乎是人類運動時普遍會偏愛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