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存活期
-
胰臟癌篩檢精準度增!利用AI系統 可找2公分以下腫瘤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318胰臟癌被喻為癌中之王,難以早期發現、復發率高,即使接受電腦斷層,如腫瘤在2公分以下,約4成個案無法篩檢出來。台大醫院運用健保大數據、人工智慧,研發AI預估模式,可精準偵測胰臟癌,如能廣泛使用,每年約能挽救600多名癌友生命。 -
癌症術後治療比你想像重要 免疫療法助延長2年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6360多歲的張媽媽,某天如廁後驚見無痛血尿,確診為腎盂癌第3期,無力自己洗澡。由於過去家人化療副作用,如落髮、反胃等狀況,讓張媽媽擔心自己術後輔助治療時會變一個樣、也沒有體力持續。所幸與醫師討論後,以免疫療法穩定控制病情,體力也逐漸恢復。 -
長者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共存20多年 7大症狀及早發現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02台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增加,每10萬人就有1人確診,每年約新增230例新個案,其中又以65歲到70歲老年人為好發族群。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理事長李啟誠表示,此疾病的治療重點就是協助患者與其共存,早期發現存活率可超過10年。 -
余苑綺直腸癌離世 醫:高風險群40歲後這2項檢查要做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82余天、李亞萍夫妻的二女兒余苑綺21日因直腸癌而離世,享年39歲。中國附醫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余苑綺於31歲罹癌,應屬先天基因異常,建議有家族史、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等高風險族群,40歲以後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是糞便潛血檢查。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142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確診三陰性乳癌別慌! 醫師曝術前化療合併免疫新趨勢
癌症新知 / 乳癌61「超偶」歌手朱俐靜月初不敵乳癌病逝,消息傳出後,引發各界對於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的關注。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至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朋友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和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若能早期治療,也有機會力拚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 「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10438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及移植外科副主任暨肝癌治療團隊召集人薛冠群醫師表示,臨床上未有B、C肝卻罹患肝癌的患者已超過三成。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是急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這類患者如同上述陳先生,大多年輕,也常併有三高等代謝症候群。 -
基因檢測發現「胃腸道間質瘤」 精準藥物減輕患者負擔
癌症新知 / 腸癌3080對於無法手術切除或出現轉移性患者,會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臨床數據顯示,對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D842V基因突變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傳統標靶藥物效果不佳,只能仰賴現有的「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