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婦癌
-
《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 呼籲重視乳房原位癌
癌症新知 / 乳癌65在《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中,黃美英沉痛表達自己年幼罹患小兒痲痺、長大又罹患乳癌的心路歷程。原以為苦難即將結束,但步入中年卻發現乳癌,當時醫師建議她切除乳房,但卻因害怕猶疑、就醫時間延誤,以致癌細胞擴散到肝臟。 -
乳房腫瘤大如壘球 婦人失血休克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477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拇山國際醫療癌症特別門診專任醫師夏和雄表示,這名婦人其實早在10年前就發現胸部長了小腫塊,當時就醫時醫生要求回診做切片,但她想起自己好友癌症治療過程的恐怖經驗,嚇得不敢回診,只有自行尋求中醫等民俗治療。 -
罕見處女姊妹罹婦癌 民眾勿持處女膜情結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10這對姊妹年齡分別為38歲及34歲,兩人不但未婚、從未有過性經驗,而且也無家族病史。劉偉民醫師提到,妹妹因陰道不正常出血四處求醫,不同醫師都以黃體素和避孕藥等荷爾蒙類藥物治療,卻不見好轉,因此轉至北醫求治。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肥厚,懷疑罹患「子宮黏膜下肌瘤」,需接受子宮鏡手術切除。 -
雌激素緩解更年不適 還可降低婦癌風險?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2257但是最近醫學專家卻發現,單單使用雌激素的荷爾蒙替代療法,應可減少20%的乳腺癌發生風險,並顯著減少女性死於癌症的風險,且在治療結束之後,藥物的效益顯還可持續許多年。因此,醫學專家認為,不需要停止服用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因為服用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在短時間內,可以讓許多女性安全生活,並減輕更年期所帶來的熱潮紅、夜間盜汗及情緒起伏等不適症狀。
-
顯微血管手術 挽救婦癌患者象腿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01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黃嫆茹表示,婦癌症患者是淋巴水腫的高危險群,外科手術切除淋巴結,或是接受放射線治療,都可能造成組織纖維化,引起上肢或下肢水腫。 -
邱議瑩罹一期卵巢癌 5年存活率達8成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518「卵巢癌如同危害女性健康的無聲殺手!」台北醫學大學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卵巢癌與胰臟癌類似,都很難被早期發現。主要原因在於部位在體內深處,一旦出現輕微腹痛、腹脹及腹水等症狀時,可能到了末期,癌細胞已在腹腔內擴散。 -
揪團篩檢婦癌拿獎金 達十人團長可賺1千元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278依據98臺北市生命統計,女性10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乳癌死亡率每10萬人口17.5人,為女性癌症死亡第3位。子宮頸癌死亡率每10萬人口5.1人,為女性癌症死亡第7位。 -
陰道異常出血 小心婦癌上身!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