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婦女癌症
-
朱芯儀罹乳癌!國健署提醒10大危險因子 呼籲及早篩檢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068以《犀利人妻》走紅的女星朱芯儀,在36歲時於YouTube上分享自己的狀況。她用平靜的語氣說自己確定罹患乳癌第2至3期,因為有轉移到淋巴,必須做全身性的治療。 -
不只是口號! 落實「6分鐘護一生」拒絕子宮頸癌纏身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034子宮頸癌防治最好的方式就是抹片檢查,透過規律的檢查,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可降低約7成。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約200萬人接受服務,其中發現約1,200名子宮頸癌個案及約12,000名癌前病變個案,經治療可以阻斷疾病進展。 -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216美國癌症治療指引2021年最新版已強烈建議,晚期卵巢癌病患手術治療後,應積極藥物治療,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後續可再採取「停用化療,不停標靶」策略,繼續使用標靶藥物,以鞏固治療效果,幫助延命。 -
男性乳癌發生率是女性200分之1! 乳房重建不可輕忽
癌症新知 / 乳癌2641根據108年國民健康署數據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每天平均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而失去性命。然而,乳癌並非女性專有,男性也會發生,比率約女性的200分之1。 -
乳癌是婦女頭號殺手 篩檢後呈陽性應積極面對別逃避
癌症新知 / 乳癌2977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第1位,105年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73人,每年有逾1萬名婦女罹癌,逾2千名人死於乳癌,嚴重影響女性健康。乳癌防治基金會教授張金堅表示,抗癌經歷之苦,絕非外人所能感受,最近幾個月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門診發現不少乳癌病友感到情緒焦慮、緊張,甚至擔心被感染而不敢就醫。 -
中醫針灸輔助 減輕乳癌患者化療副作
癌症新知 / 乳癌4019根據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發生高峰在45至69歲之間,每天約有31位婦女確診乳癌、6位因此失去寶貴性命,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1%。常見症狀為乳房出現不痛、硬且粗糙、不可移動、分界不明顯之腫塊;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乳房皮膚粗糙;腋下淋巴結腫大等;在心理層面,可能會因面臨健康及生命威脅、或因切除乳房而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 -
講座報名/聞乳癌色變 黃星華醫師教防治之道
癌症新知 / 乳癌28515月4日星期六下午,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邀請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醫師,到講座現場為大家主講「乳房腫瘤之篩檢及乳癌治療後之追蹤」。 -
乳房出現小紅疹 竟是癌細胞侵犯脂肪組織
癌症新知 / 乳癌63751名42歲女性洗澡時在左乳房外側上疑似摸到硬塊,最初直覺是伴隨生理期的乳房腫脹變化,不以為意;時隔半年,乳房的皮膚上開始出現小紅疹,硬塊也愈來愈明顯才到醫院檢查。透過超音波與動態磁振造影,起小紅疹的真相,竟是乳癌侵犯到脂肪組織,影響到表面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