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天氣
-
季節交替誘發鼻過敏症狀惡化! 這療法從根源有效阻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93李宏信醫師指出,鼻過敏患者的主因為鼻黏膜神經過度發達,豐富且密集,一旦受到刺激便會立刻產生過敏反應,即引起黏膜腫大,而充血功能是受神經指揮,這與男性生殖器的海綿體脹大原理相類似。另外,神經分布愈多部位敏感度愈高,若以手背、手心和腋下為例,手背神經分布少、感覺較遲鈍;反之,手心、腋下神經分布多,摳手心就會感覺癢、稍微碰到腋下可能就會跳起來。而每個人出生時鼻腔內神經數量多寡便有不同,這是遺傳基因的影響。臨床就曾遇過祖母級病人,她的內外孫等都有罹患鼻過敏的體質。 -
每10人就有1人氣喘! 醫解析嚴重氣喘症狀與治療方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13氣喘是1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反覆出現氣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難、胸悶、喘鳴聲、夜間咳嗽加劇等症狀。治療應採階梯式用藥,初期可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與支氣管擴張劑控制,以穩定氣喘症狀,緩解持續發炎狀況,以及降低急性發作風險。 -
頻尿、急尿凍未條! 季節交替氣候不穩當心膀胱過動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31雙腿夾緊冒冷汗,膀胱快要瀕臨爆炸的急尿感,相信不少人有經驗過,但是對於膀胱過動症的患者而言,長期飽受嚴重急尿、頻尿問題,工作、社交、睡眠品質、生活深受影響。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指出,在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大約為17至28%,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人數略高於男性患者。 -
腦中風猝不及防! 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783高雄朝氣復健診所林煜涵醫師表示,當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管徑狹窄到一定程度,可能會造成血管阻塞,中風發作機率也隨之提高。腦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2大類型,而缺血性中風約占8成之多,出血型中風則約2成。進一步分析缺血性中風發作成因:其中原因未明約2至3成;大血管粥狀硬化、心源性栓塞各約2成;小血管阻塞約2至3成(亞洲人罹患比例又比西方人高);其他原因約占5%。 -
春天肝氣最旺!正值調養最佳時機 中醫提供食療3撇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7從中醫來看,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可謂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建議,民眾可自行製作「補氣養生湯」,選用黃耆、太子參、山藥、茯苓等藥材,藉此補氣健脾,增加代謝還可去除體內濕邪。 -
春天氣溫驟變犯眩暈!眩暈成因多 這型與末梢血循有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28市面上改善血液循環的產品很多,例如魚油、紅麴、納豆、銀杏等,能幫助補充神經營養、促進血管循環效用。高雄一心堂藥局曾裕哲藥師表示,魚油、納豆和紅麴主要作用在相對較大的血管上;而銀杏葉萃取物成分則能作用在細小血管,對於腦部和耳朵血管微循環,達到促進血流循環的效果,進而讓眩暈耳鳴獲得明顯改善。 -
新北樹林旅行團遊台南嘉義 疑食物中毒25人送急診治療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26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部長李宜恭指出,整個旅行團有39個人,其中有25個人出現症狀,其中有5人症狀比較嚴重,有點脫水現象,因此予以補充輸液,並抽血檢查,另外有一位高齡長者,因昨天半夜不舒服,上廁所時不慎跌倒,造成大腿骨骨折,在進行初步處理後,轉回居住地進行手術治療。 -
春睏竟與體內濕氣有關 中醫推1茶飲、除4習慣趕走睡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49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春暖花開的季節看似讓人精神百倍,實際上卻不然,許多人在春天來臨之際竟會犯睏,讓人昏昏欲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生病了嗎?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春睏是指春天時身體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產生的1種暫時性生理現象,是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