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便習慣改變
-
貧血背後原因多!了解貧血類型 釐清你真正的問題所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50頭暈、疲累、爬山運動、體力不繼,都有可能是貧血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指出,嚴格說來,貧血只是一種表徵,背後原因多元,醫學上可以區分是大球性貧血或小球性貧血,並因為年紀,表徵不同,背後原因不同,需要應對方式亦不一樣。 -
老翁把發泡錠當水喝! 維他命C吃過量讓糞便篩檢偽陰
癌症新知 / 腸癌58621名75歲長者身體硬朗,平時習慣服用各類維他命,尤其每天更把維他命C發泡錠當成開水喝,而他唯一困擾就是在退休後10年間時常有輕微腹瀉,儘管已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但固定回診症狀仍持續,加上健檢時糞便潛血篩檢也呈正常,直到去年因嚴重便秘與腹部絞痛就醫,透過大腸內視鏡及病理切片才確認罹患大腸癌。 -
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 「久坐不動」增大腸直腸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396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直腸癌是台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平均約31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醫師提醒,要遠離危險因子,少吃紅肉、避免久坐不動,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
以為中暑恐心臟出問題 小暑養生中醫建議多拍打這兩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0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台灣的天氣常傳變成高溫而午後有雷陣雨的型態,其關鍵就是濕跟熱,容易導致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這時千萬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是心臟出問題。 -
大腸癌發生位置影響存活率 左邊直腸癌預後差
癌症新知 / 腸癌4735值得一提的是,大腸癌症狀及嚴重度,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若位於右側大腸,例如升結腸等,症狀為慢性貧血、體力變差、體重減輕;若癌細胞侵犯至左邊大腸,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則會出現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
19歲女大生腹痛5天 竟罹患第三期卵巢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154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婦產部黃思誠醫師表示,患者因腹痛急診時,測量體溫37.9度,心跳每分鐘111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13480ng/ml(正常為20ng/ml以下),檢查發現右側卵巢內有一個相當於葡萄柚大小的腫瘤,推測為卵黃囊腫瘤。先切除右側卵巢腫瘤、輸卵管、淋巴腺以及大網膜,切片檢查發現為卵巢癌第三期,需再做化療,徹底消除癌細胞。 -
長期腹瀉腹痛血便 小心潰瘍性結腸炎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6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說明,林老太太過去有高血壓及痔瘡病史,40歲時曾罹患大腸炎,接受2年治療。由於年長合併有腹痛、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以及血便等類似大腸癌症狀,安排了貧血及營養相關的血液檢查以及大腸鏡檢查。 -
年過50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可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5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