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陳冠仰主任,戴嘉言副祕書長,王鐘貴會長,林肇堂理事長,孔憲蘭副署長,邱瀚模副祕書長,李宜家醫師。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指出,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7年以來已排名所有癌症首位,每年約有一萬四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而每年死於大腸直腸癌人數,已超過五千人。
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副祕書長,同時也是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指出,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零至一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81%~87%),但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六成(56.9%)。
國民健康署從2004年開始持續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監測,監測結果發現,有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民眾相較於從未篩檢者,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十。這項研究,同時也是世界上首次證實以免疫法糞便潛血大規模篩檢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的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直腸癌的檢測敏感度高達八成,但有部分大腸直腸癌癌前病變(如腺瘤)及早期癌症可能因只有輕微出血症狀,而未能被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到。因此,唯有透過二年一次的反覆篩檢,才能避免重要病灶被疏漏。
今年的台灣消化醫學週,醫學界與國民健康署特別向國人鄭重呼籲「大腸直腸癌篩檢,有做真的有保庇」。目前國人大腸直腸篩檢率只有33%,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孔憲蘭副署長特別提醒50歲到74歲的民眾,把握政府每二年補助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以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