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19歲大一女生,連續肚痛5天,且越來越痛,趕緊到醫院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下腹有一個相當於葡萄柚大小的卵巢腫瘤,診斷為卵黃囊腫瘤,屬於惡性卵巢癌的一種。為保留患者的子宮和生育能力,開刀切除右側卵巢和輸卵管後,再接受化療,並繼續追蹤。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婦產部黃思誠醫師表示,患者因腹痛急診時,測量體溫37.9度,心跳每分鐘111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13480ng/ml(正常為20ng/ml以下),檢查發現右側卵巢內有一個相當於葡萄柚大小的腫瘤,推測為卵黃囊腫瘤。先切除右側卵巢腫瘤、輸卵管、淋巴腺以及大網膜,切片檢查發現為卵巢癌第三期,需再做化療,徹底消除癌細胞。
黃副院長指出,卵巢癌依不同的細胞,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上皮癌約占85%,發病年齡多為40歲以上,治療效果較差;生殖細胞腫瘤約占15%,好發於20歲以下,卵黃囊腫瘤屬於此類,治療效果較好。其他則是性腺基質癌約占6%,或由其他癌症轉移而來。
卵黃囊腫瘤是卵巢的惡性腫瘤,其病理檢查構造與胚胎時期的卵黃囊相同。卵黃囊是女性懷孕初期,母體和胚胎交換的途徑,胚胎大約7周時,妊娠囊內可見卵黃囊,分泌胎兒蛋白,為胚胎提供營養、免疫、代謝、內分泌和造血等功能,等到胎盤形成後,卵黃囊會自動消失。
黃副院長提到,卵巢癌的發生率雖然比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低,但致死率卻較高,主要是因為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不像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可以早期發現。許多女性起初以為自己只是發胖,等到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不佳、頻尿、大便習慣改變,甚至摸到腫塊時,就醫才發現是卵巢癌。
卵巢癌容易復發,需徹底治療,手術會將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骨盆及主動脈旁的淋巴腺、大網膜等全部切除,多數患者在手術後都需要接受化療,把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量減至最低。然而卵黃囊腫瘤的化療效果好,目前研究顯示,接受化療的患者,未來仍可生育正常嬰兒,發生畸形或流產的機率與正常人相同。
卵巢癌目前尚無有效的篩檢方式,黃副院長提醒女性朋友,如果連續幾天出現下腹部不適,應盡快就醫檢查。若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最好在每年做抹片檢查時,請醫師特別注意內診,必要時做陰道超音波和癌症指標CA-125的抽血檢測。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延伸閱讀
-
貧血少婦上腹痛多次被誤診腸胃炎 最後揪出膽結石作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來自於體內的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包括膽汁及膽固醇的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膽囊排空速度減緩及膽汁濃度改變等,因而逐漸累積形成米粒大小或是更大顆的膽結石。 -
胃悶治療未改善肚子竟越來越大 原來卵巢藏24公分腫瘤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593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卵巢癌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症狀發生大多已發展至晚期,而且可能有轉移的狀況。可能出現的症狀有:腹脹、噁心、嘔吐、脹氣、腹痛、感覺消化不良,也因多數症狀容易誤導認為是腸胃疾病,而找不出正確病因耽誤治療時機。 -
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 上腹痛、背痛、黃疸等是重要警訊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029資深藝人巴戈16日晚間病逝林口長庚,死因為胰臟癌,享壽67歲。醫師表示,胰臟位於後腹腔、胃的後方,透過腹部超音波也較難發現異狀,早期腫瘤又無明顯症狀,確診時大都到了晚期,無法開刀,1年存活率僅約1成。 -
9歲男童肚痛雙腳起紅疹 過敏性紫斑症嚴重恐致腎衰竭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18小心過敏性紫斑症侵襲腎臟!蘇軏醫師指出,過敏性紫斑症,雖然有「過敏」2個字,但不同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類過敏性疾病,目前認為過敏性紫斑症的致病機轉主要是人體受到感染後發生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在特殊體質的病童身上,這些抗體會攻擊自身組織、沉積在血管壁引起血管炎,表現在皮膚便是我們看到的紫斑,在關節出現腫痛、發熱,倘抗體沉積在腸胃道血管,容易有肚子痛、血便等症狀,沉積在腎臟血管則出現血尿、蛋白尿,影響腎功能。 -
別讓卵巢癌成為女性殺手 基金會攜手藥廠推LINE攻略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738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1年有超過1,500位女性罹患卵巢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7位,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第8位。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指出,卵巢癌早期幾無症狀不易發現,因人體腹腔空間大,卵巢約3公分的大小,所以當出現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好等症狀時才會發現,且卵巢癌容易復發、轉移,死亡率位居婦科癌症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