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底細胞癌
-
臉上討人厭小肉芽好困擾 跟著這樣做很快就會消失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5354電燒及雷射方法去除肉芽的速度較快,尤其電燒效果較好,但不論是電燒或雷射,在去除小肉芽後,剛開始會有傷口,因此,治療後3天不要接觸生水,以免刺激傷口,並且塗抹醫師開給的抗生素外用藥膏。此外,洗臉時暫時不要用洗面乳或肥皂,最好用生理食鹽水擦拭,盡量不要用生水洗臉,以免感染。 -
紫外線超毒! 陽光曝曬皮膚3部位最易長出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252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部分角化棘皮瘤可能有惡性變化;且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部、脖子、手臂等,發生原因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 -
頸部出現腫塊且快速變大 化驗後發現竟是惡性腫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72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1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部分角化棘皮瘤可能有惡性變化。角化棘皮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部、脖子、手臂。發生原因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 -
皮膚黑點病灶難判別 AI系統輔助降低誤診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108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不少門診個案係因皮膚長出黑痣、斑點或原有皮膚發生變化而就醫,一般只需有經驗的醫師肉眼判斷就能確診,但臺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國人常見皮膚狀況與變化為基準,並依據實際病理切片報告為訓練標準答案,採用3種知名的深度學習架構Inception V3、NasNet、Inception ResNet V2之模型分析結果。 -
砷中毒不只造成烏腳病 也與皮膚癌高度相關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189根據1項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的研究,將1979年至2007年間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的皮膚癌(包含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標準化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台灣其他非烏腳病盛行地區的皮膚癌發生率做比較,試圖找出砷中毒與皮膚癌之間的關聯性。 -
歐吉桑痘痘10年不消 檢查後竟為皮膚癌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111手術切除、冷凍治療、藥物、雷射、電燒都是治療的方式。其中,以手術切除最為常見,因為送化驗除能鑒別皮膚癌的類別外,更重要的是能確認切除樣本的邊緣是否仍有癌細胞;若是切除的範圍不足,則須再次手術了解癌細胞是否擴散,以利後續的治療規劃。 -
小紅豆變恐怖大痣 男子罹患皮膚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124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介琦說明,患者在門診時主訴,這顆痣從出生時就有了,隨著年齡增長,小黑痣變得像紅豆一樣大。原以為長顆痣很正常,沒有加以理會,不料,幾年前痣腫脹,甚至破皮出血。每次流血患者都習慣用手擠掉,幾個月來反覆擠壓,傷口擴大,從一顆紅豆大小變成5公分,感覺不對勁才趕緊就醫。
-
人工日光浴 增加皮膚癌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79喜歡利用人工日光浴來加深膚色的人可要注意了!有研究發現,室內日光浴與可能致命的惡性黑色素瘤有關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