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因異常
-
中醫顧腎健腸胃 減緩小腦萎縮退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84小腦萎縮症是一種逐漸退化的疾病,部分與基因異常有關,仍有部分原因未明。中醫師張賜興表示,小腦萎縮症好發於20至50歲之間,發病初期,年輕患者常會被誤診為是梅尼爾氏症而追蹤治療;老年人則可能朝向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進行治療,直到治療效果不佳,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和血液分析才進一步找到病因。 -
產前咳嗽莫大意 周產期心肌病變恐危及生命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19通常懷孕時,孕婦體內血液量會增加40%至50%、心輸出量會增加30%至50%、心臟跳動每分鐘則會增加10到20次,這些變化在第三孕期(28至32周)及產後24小時達到高峰,並在分娩後2到6周逐漸恢復到孕前狀態。 -
產前基因晶片診斷 有效篩檢胎兒染色體異常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8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蕭慶華說,目前的產前篩檢主要有第一孕期評估染色體異常,第二孕期母血唐氏症篩檢的危險機率,與近2至3年興起的抽母血驗篩檢驗胎兒DNA幾種方式。至於篩檢陽性機率高的,產科醫師就會建議進一步做侵入性檢查(羊水穿刺或是絨毛膜採樣),以獲得確定診斷。
-
小腦萎縮生命鬥士 勇於治療逆轉病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104小腦萎縮症為遺傳基因異常,導致脊髓與小腦功能失調,出現走路不穩、表達困難、吞嚥異常、手腳失調等病症。大眾普遍認為,小腦萎縮症為無藥可醫的不治之症,發病後病情會急速惡化且無法控制。收治該名患者的佑德中醫診所院張賜興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切入,從改善體質根本著手治療,延緩病程、阻止惡化,並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提升家屬及患者的生活品質。 -
中醫治小腦萎縮 男子重燃鬥志化悲為喜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588一名有小腦萎縮症家族病史的37歲男患者,3年前發病,至今已演變成說話口齒不清、平衡感異常,走路有如企鵝一樣搖搖晃晃,且伴隨呼吸中止、吞嚥困難以及躁鬱症、高血壓、高血脂、便祕等病症。發病後曾接受西醫藥物治療,但病情仍惡化快速。後來透過中醫的治療下,2個月即感到病症改善,不僅說話已回復到與一般人相近,生活自理能力也提升不少,過程中患者重燃對抗病魔的信心並增加求生的鬥志。 -
遺傳基因異常 肺腺癌風險高6倍
癌症新知 / 肺癌41由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組高速定序技術研究肺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結果發現一個與肺腺癌發生高度相關的基因異常。 -
醫生開玩笑? 你得了公主病、心碎症候群!?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953 -
填不飽的孩子! 「小胖威利」需要社會溫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57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台灣小兒遺傳權威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蔡立平醫師表示,「小胖威利」就是「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因第15對基因染色體的缺陷所致,由於患者大腦下視丘和飢餓蛋白出現異常,造成持續想進食、無法擁有飽足感,因而過度肥胖,容易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