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坐式
-
大腸癌這年齡層發生率提升 健康署:篩檢年齡下修45歲
癌症新知 / 腸癌7051民眾千萬別漠視大腸癌威脅,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7643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為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病灶,國民健康署宣布,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存活率高,民眾應多利用篩檢資源,並注意飲食均衡及規律運動,守護腸道健康。 -
每4名國中生就有1人過重 擺脫兒童肥胖家長陪伴是關鍵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4132台大兒童醫院表示,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及日常活動量不足,導致熱量供需失衡,尤其多數成年人的肥胖問題從兒童、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因此呼籲大家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主要目標,培養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為今後的健康奠定一輩子的基礎。 -
老人動起來!國健署全台廣設俱樂部 讓厝邊就是健身房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45為了鼓勵長者保持運動習慣,具有足夠肌力降低其衰弱風險,維持日常生活之獨立性與自主性,國健署於110年至114年規劃在全台,布建共計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國健署說明,截至112年已布建128處據點,累計服務達3萬7,738人,預計今年將再布建36處據點。 -
暑假太放縱!學童整日沉迷3C產品不妥 董氏提3點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41暑假進入第3天,家中的孩子是否仍維持和上學時一樣的生活作息與活動量呢?學童在放假期間獲得休息很重要,但同時也要讓他們保持正常作息並從事足夠的運動。根據1項南澳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當小學生放假時,他們的活動量較少,花更多時間在螢幕上,也吃的更不健康。對此,董氏基金會提出3要點建議,請家長鼓勵孩子們,在放假期間之餘,也能維持穩定作息。 -
疫情趨緩大腸癌篩檢量增12.4% 男性篩檢人數較女性少
癌症新知 / 腸癌2302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也就是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 -
排尿姿勢錯誤恐得病!尿床竟與遺傳有關 別再錯怪孩子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826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在25年來,為台灣社會尿失禁的患者做了許多的防治、醫療與服務。過去協會出版不少專業書籍,但較少專為民眾撰寫的書,本次由理事長廖俊厚總策畫、副理事長鄒頡龍邀集了26位國內年輕一代的泌尿科醫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衛教文章,並由4位醫師主編成《尿失禁診治照護全解》一書,分別在各種功能性泌尿學的領域,將正確的診斷觀念、治療方法、衛教常識、和預防措施,詳細地用淺顯的文字加以說明。
-
公廁你敢使用嗎?網友揭5大困擾 怨異味撲鼻只好轉身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294民眾出門遊玩總免不了上廁所的生理需求,但公共廁所的環境衛生問題常讓人卻步,不少網友表示「寧願跑到捷運站或百貨公司上!」你也遇過這種困擾嗎?《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公廁使用困擾」相關話題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令人困擾的5大公共廁所問題。 -
陳時中「免治馬桶」政策掀公廁辯論 專家點破衛生迷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28近期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拋出將北市公廁汰換為免治馬桶的政見。陳時中表示,這項政策借鑒了東京都市美學,為了給市民使用公廁時更舒適,將在台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廁推行「公廁三寶」,包括廣設免治馬桶、提供足量的消毒酒精與坐墊紙。免治馬桶可體貼婦女與老人,如廁更衛生,並且讓公廁三寶達到廁所設施升級、使用文化升級與提升幸福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