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可可
-
犁田後連毛巾都無法擰 檢查才發現是軟骨撕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9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約有2成急診患者因車禍、運動傷害、負重工作或跌倒造成手腕外傷,但部分患者在事發當下手腕並沒有明顯痛覺,直到手腕疼痛持續2周以上,且出現痠脹、無力感、握力減低、手腕扭力變差等,以致日常生活受限(如擰毛巾、轉開瓶蓋、打球等),才會赴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
新興茶飲種類多元 可可豆殼、咖啡葉用來泡茶真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83可可豆在製成可可或巧克力產品的處理過程中,必須脫殼,屬於農業副產物,在可可豆烘焙前或烘焙後,會與胚芽一起移除,因為纖維質地較硬,且沒有味道,一般人不會食用外殼。 -
血液循環差腳麻不好走? 不妨試著來杯含黃烷醇可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96現在有一個好消息,美國1項新的研究表示,每天喝3杯含有黃烷醇的可可,可以幫助PDA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變好,研究刊登在《循環研究雜誌》 (Circulation Research)。 -
情人節送告白巧克力? 日本人送的是健康與感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0目前研究發現,多酚物質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對抗發炎作用,避免血小板過度作用,保護血管內壁。而且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降低白三烯(Leukotriene)血液濃度,這項物質容易引起血管與氣管收縮,並且黃酮類化合物也會增加抗凝血物質前列環素(Prostacyclin)血液濃度。 -
氣溫下降手腳冰冷嗎? 專家:問題可能出在選錯熱飲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26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想靠食物讓身體暖和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指的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占攝取熱量的20至30%,醣類為5至10%、脂肪為3%以下。所以喝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 -
能量飲成青少年新寵? 統計:逾半出現不良反應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79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咖啡因是1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源有咖啡豆、茶葉或可可豆,也會從瓜拿納或瑪黛茶等天然物中萃取而得。長期攝取咖啡因容易影響青少年和兒童還在發育的腦部及智力,使睡眠品質降低、活動力下降,造成心悸、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建議孕婦、哺乳婦女、幼童、高血壓、胃腸疾病、腎功能異常患者應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品。 -
飲料零卡無熱量較健康? 研究指出代糖更要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16《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發現,經常飲用添加人工甜味劑的碳酸飲料者較易引發循環系統疾病,致死風險居然比不喝無糖飲料者高出2成6。在健康風險上,使用代糖的健怡可樂比一般可口可樂更要命。 -
【健康吃2】好身材不復胖!低醣魔法食譜推薦 鮪魚酪梨沙拉、巧克力雞蛋糕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4371低醣飲食其實不是嚴格限制所有醣分,而是希望藉由更少的攝取「淨碳水化合物」(淨碳水化合物= 總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食材選擇上以「淨碳水化合物」低者為佳)來使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