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反式脂肪
-
別碰高油高鹽垃圾食物 研究:傷心又傷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03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Havovi Chichger博士表示,他們的研究把老鼠分成兩個組別,其中一組透過高糖、高油的食物將老鼠養得肥胖,並且出現胰島素阻抗現象和糖尿病,之後繼續餵食高糖、高油的食物。另一組則是沒有生病的老鼠,但也讓牠們吃沒營養的垃圾食物如起司、巧克力棒、餅乾、棉花糖,為期8星期,或是吃高油食物(約占總熱量60%)5星期。 -
體內轉化生長因子異常 恐致癌症、失智等病變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研究發現,轉化生長因子發生異常,與癌症、失智症、動脈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疾病的病程演進有相關性。學者認為,若調控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功能表現的新藥開發能有所突破,相關疾病治療將有突破性進展,而國際上已熱烈展開研究。 -
美公布新飲食指南 向「紅燈食物」說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12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強調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肥胖及預防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建議所有人應隨時遵循多樣性蔬果及全榖物的健康飲食模式。 -
美國最新飲食指南 取消膽固醇攝取限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20相較於舊版本的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新版的飲食指南則認為膽固醇只有20%至30%來自食物,其餘大多是人體自行合成。若吃下的膽固醇量高,則會使人體合成量減少,以保持體內膽固醇濃度的穩定,因此取消對膽固醇的攝取量限制。不過,代謝膽固醇能力弱的人還是克制一下食用量較佳。 -
乳脂肪含量未達八成 不能稱為「奶油」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06食藥署食品科長李婉禎表示,奶油英文名稱是「Butter」,人造奶油英文則是「Margarine」,但國內業者販售人造奶油時,常標示為「植物奶油、精緻奶油、營養奶油」等名稱,誤導消費者以為買到的是天然奶油。 -
防病從改變飲食開始 多吃好脂肪身體不發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24天然脂肪酸可概略分為3大類,包含飽和脂肪酸,如肉類、人造奶油瑪琪琳、棕櫚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花生油、堅果類油脂,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飽和脂肪酸的結構僵硬,是促發炎性的脂肪酸,尤其是棕櫚油,但因保存期限長且價廉而被大量運用在加工食品當中,連嬰幼兒牛奶也身陷其毒。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抗發炎效果,但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
心肌梗塞年輕化 每27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47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緹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而在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第二號殺手,103年奪走1萬9400條寶貴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
中秋健康吃燒烤 營養師:掌握5大原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29邊賞月、邊烤肉已成為中秋節的應景活動。但烤肉時,高鹽份的烤肉醬、加工食品及高油脂食材,都會造成身體負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肉類經長時間高溫燒烤、燒焦處以及油脂滴落炭火時所產生的油煙等,都會產生致癌物質,對身體造成危害。因此,周婉琪營養師建議,中秋烤肉時把握下列5大原則,就能吃得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