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十二指腸
-
糞便萃取腸道菌 腸炎治癒率更勝抗生素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53腸胃健康就能免於多種疾病的說法已經陸續被證實。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醫師吳明賢指出,腸道菌與人體的免疫與代謝系統有重要的關聯,腸道裡逾500個菌種,連糞便的重量都有半數來自腸道菌,就像是「人體的另一個器官」。若腸道菌相失衡,可能引起腸躁症、大腸癌、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過敏或精神相關疾病。 -
食道卡魚刺 婦女硬吞飯竟吐血休克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03收治這名女病患的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宏彥說明,女病患前一星期因為不小心吞到魚刺,造成吞嚥疼痛不適,於是到基隆長庚醫院就醫,透過內視鏡,順利移除卡在食道內的魚刺。 -
成大跨科治療胰臟癌 十年換得「胰」線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086目前對於胰臟癌並沒有好的篩檢方式,且胰臟生長在腹腔深處,所以要進行檢驗、切片都相當困難,更遑論治療。成大醫院上消化道癌症團隊(原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暨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沈延盛醫師說,當有血糖不穩等症狀出現時,往往都已是癌末,再加上腫瘤進展快速的特性,讓過去很多醫師都選擇保守治療。 -
慢性咳嗽、氣喘 當心胃食道逆流惹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9852歲男性主訴常嘔酸水、火燒心、咳嗽、喉嚨異物感等,斷斷續續已經有好幾年,曾照胃鏡檢查有食道潰瘍,懷疑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不適,經口服藥(PPI)治療有效,但是反覆發生。 -
鹿茸人蔘太補 體虛老年人恐補出問題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376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莊佳穎表示,現代人注重健康,標榜養生保健的中藥材成為人氣伴手禮,但老人家、體質虛弱及罹患慢性病患者如果服用太補的中藥補品,反而適得其反,導致病情加劇。 -
長期腹瀉、腹痛 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73蘋果迷應該不難發現,賈伯斯自1999年以來,從原本的臉頰「澎皮」到2011年謝世前的面黃肌瘦,就是罹患了「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時已晚期,徒留遺憾。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王秀伯理事長表示,高達5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是在健檢進行「內視鏡」檢查,罹患此病。王秀伯也指出,藉由有效的「內視鏡」相關檢查,可讓8成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腫瘤未轉移前,就提早發現異常。 -
治療白斑 醫師:少吃維他命C食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02聶美華中醫師指出,白斑的發病率其實並無確切的統計資料,但根據觀察,台灣的患病率約百分之一,症狀輕重不一。而這種疾病不分種族或年齡,對於外觀影響甚大,過去甚至發生有人因為白斑問題嚴重,最後引發憂鬱症的情況。 -
國人腸道健康差 壞菌高日本人30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19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教授說明,這項研究針對亞洲5國10城市民眾進行糞便DAN篩檢,結果發現,台灣民眾的腸胃菌相特性集其他城市之大成。其中一株單一壞菌腸桿菌竟為日本人的30倍,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也多達日人的15倍,但代表好菌的雙歧桿菌卻僅有日人的1/3至1/5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