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北醫大
-
國內廠商研發聲控床 智慧輔具供脊髓傷者體驗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829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陳適卿指出,國內脊髓損傷患者平均每年新增約1,500人,而在脊髓損傷患者中,有六成九的比例為下半身癱瘓,三成一比例為四肢癱瘓;許多患者不僅必須聘請看護協助生活起居,還得花錢購買國外進口的輔具,經濟壓力也是重擔。事實上,國內有許多廠商投入研發智慧輔助科技產品,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價格也相對友善。
-
北醫開發創新APP 助癮君子第一次戒煙就上手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815吸菸容易,戒菸難。據統計,高達八成的戒菸者,半年後會再度成為「癮君子」。為讓臺灣的戒菸成功率從20%提高到40%,今年取得臺灣永久居留證「梅花卡」的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外籍助理教授雪必兒(Shabbir Syed Abdul)展開跨國研究。 -
智慧醫療服務結合物聯網 打造零距離居家照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99北醫大學副校長吳介信表示,北醫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家以醫療大數據為核心的研究中心,整合大數據的文字聲音影像,建立分析判斷預測模型,協助健康力在智慧醫療方面,提供民眾最有效精確的醫療諮詢與服務。 -
醫療結合穿戴式裝置 避免急診暴力憾事發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8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年急診室通報暴力事件達294件,其中1/3皆為酒醉鬧事引起,而酒醉民眾的醫療照護,也因為當事者的情緒問題,導致評估困難。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指出,急診室常見酒醉民眾與醫護人員發生衝突,不僅傷及醫護人員,也影響其它患者的就醫權益。 -
美食當前先拍照 營養師APP幫你健康把關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119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主任謝榮鴻表示,許多人做完健檢後拿到報告,看到血壓、血糖等欄位出現紅字,雖然知道是個警訊,卻沒有積極改善。最後甚至演變成心血管疾病,還有人只算熱量,不看營養素,吃得再少油少鹽,也稱不上健康。 -
實驗動物做磁振造影 北醫為新藥物鋪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71臺北醫學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張虹書表示,7T MRI這種動物磁振造影系統,主要是用來檢測神經及血管等軟組織。其中,透過神經檢測,可瞭解中風後的神經退化及神經損傷情形,再透過神經再生研究,開發出新型藥物及手術方法;經由血管增生或萎縮的檢測,則可提供研發抗癌藥物的參考。 -
漫畫全紀錄醫病互動 盼降低醫療糾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65臺北醫學大學整合北醫大、北醫附醫、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以及部立雙和醫院等一校三院人力,蒐集臨床常見的醫病互動實例,委請漫畫家李長駿繪製成《醫病互動全紀錄》漫畫選集。 -
搶救鈣貧族 聰明補鈣贏在起跑點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86影響孩子長高的原因包含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適當運動,其中均衡飲食扮演了關鍵角色。專家認為,營養失衡缺鈣,將是台灣學童健康的隱憂,補鈣就是要挑選正確有幫助的攝取來源,根據衛生署公布的食物含鈣量比例表,小魚乾含鈣量第一,比牛奶高出20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