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影響睡眠品質 穿戴式裝置監測可提早預警

3706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北醫大莊校奇副教授(左)與莊凱任教授(右)
▲空氣污染會導致睡眠品質不良,不僅睡眠清醒次數增加、血清素下降、肺功能受影響,長期不改善還容易引起心肺疾病。(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受到境內外污染物影響,臺灣今年入冬以來空氣品質明顯下降,臺北醫學大學結合穿戴式裝置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導致睡眠品質不良,不僅睡眠清醒次數增加、血清素下降、肺功能受影響,長期不改善還容易引起心肺疾病。

由北醫大林建煌校長帶領的北醫大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團隊,利用智慧型穿戴裝置監測職場暴露細粒徑懸浮微粒對於睡眠品質的影響。北醫大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莊校奇表示,研究監測傳統鑄造業的作業人員睡眠品質受到PM2.5的影響情形。

鑄造業的作業人員因為長期處於電焊作業環境,在熔融金屬和澆鑄過程中會直接面對作業產生的PM2.5,其濃度已超出法規規範的61倍,監測數據指出,150名受測者當中,平均睡眠時間為6.6小時,比一般人平均睡眠時間7.52小時低,而一般辦公室人員平均睡眠清醒次數為15次,電焊作業人員則多達22次。

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皆指出,空氣污染物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肺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有關。最新研究更顯示,職場中暴露細粒徑懸浮微粒會顯著降低員工的肺功能與尿液中的血清素濃度,而血清素正是睡眠循環重要的調節因子,其濃度過度被抑制會影響睡眠周期,進而引起失眠、憂鬱症等症狀。

參與研究的衛福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血清素除了和睡眠障礙有關,相關的色胺酸代謝路徑也是調節免疫及發炎的重要因素,並和癌症有關。李岡遠建議,在空氣污染嚴重時,可視情況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乳、優酪乳、奶酪、巧克力、蛋、魚、豆類和肉,都能增加血清素,有助睡得更好,尤其優酪乳及奶酪含有益生菌,不僅能促進好的色胺酸代謝路徑、提振免疫系統,還有助抗癌。

莊校奇說,過去民眾往往都是到醫院花一段時間檢查,才發現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下導致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但若透過搭配穿戴式裝置的監測,可以提早預警,讓民眾提早警覺空氣品質不良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並進行改善或治療。

空氣品質改善已成為全球之重要目標,目前政府已針對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訂定許多管制與規範之策略。莊校奇表示,民眾可以利用手機APP隨時更新與留意周邊的空氣品質,空氣品質不好時,就盡可能待在室內並關窗戶,並使用空氣濾淨機。若需要在戶外、腳踏車通勤等,應正確戴上市售醫療級口罩,並適時更換,以降低空氣污染對於健康的危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