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作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84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婦罹肌少症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 椅子瑜珈4動作助增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02肌少症目前無特定治療藥物,主用透過和緩運動與飲食調整來改善,2023年哈佛學者統合分析結果也顯示,65歲以上長者練習瑜珈,對其行走速度、下肢肌力與平衡皆有助益。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詠均提供4個「椅子瑜珈」動作,讓長者在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身體各方面的穩定性。 -
74歲婦麻醉突昏迷不治 醫提醒:打麻醉前應注意5要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48黃志宏醫師也提醒民眾,在這醫美風氣盛行的年代,手術意外事件的發生依舊層出不窮,愛美同時千萬務必要注意到安全問題,術前相關功課務必要做好!除了術前務必要確認醫美機構是否合法、執刀醫師是否有合格證照及經歷或專長技術之外,「麻醉」也是安全重要關鍵。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006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小腦萎縮症常見症狀別輕忽 中醫助6旬翁找回生活品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58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指出,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因素可大致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因素主要與基因遺傳、DNA修復異常、生化酶缺乏,以及先天的身體免疫缺陷有關,免疫功能失調的患者往往約在40歲左右時出現症狀,具體的發作時間取決於患者的身體正氣強弱的狀況;後天因素則包括氣血虛弱、腎氣虛,腎氣虛可能與先天的體質有關,也可能是後天發生的;其他如車禍、外傷導致流血過多、病毒感染和疫苗注射等,都有可能引起小腦萎縮症的發生。 -
兒童也會發生心律不整 定期監測心跳、緊急措施這樣做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8229心律不整不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兒童也可能發生!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家有確診心律不整的兒童,家長往往需要特別留意與照護。為喚醒全民對兒童心律不整的關注,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特別於在本週六主辦一場「一童發現心跳的秘密——2023台灣心律不整衛教宣導週」活動,地點就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廣場,時間從早上10點至下午1點,大家一同來了解「兒童心律不整」。 -
天氣轉冷手麻腳麻易犯急症 專家提5招保養神經和血管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89冬天氣候明顯轉冷,有時溫差大容易引起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民眾一定要注意身體狀況!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提醒大家,除了務必注意保暖之外,也要特別留意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才可以好好保護神經與血管的健康。 -
嬰兒猝死症候群列嬰兒10大死因 國健署提5守則防憾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926國健署表示,有時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睡得安穩而讓孩子趴睡、準備塑型枕頭,或為了與嬰兒互動在床上放置填充玩具,天冷怕寶寶著涼而幫孩子穿過多衣服或蓋棉被,甚至為了照顧方便而和嬰兒同床睡覺,這些不正確的照顧方式,都會提高寶寶猝死症候群或窒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