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初經
-
卵巢癌化療後免疫下降 中西醫合治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64西醫治療卵巢癌,多會移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子宮、附近淋巴結與腹部脂肪組織,以免癌細胞進一步擴散。動過手術後,患者可能還是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這樣才能徹底殲滅癌細胞。但化療容易產生癌因性疲憊症,讓身心勞累,免疫功能下降。每一次化放療會累積增加毒熱在體內殘留,最後傷害骨髓細胞及黏膜,產生骨髓抑制副作用,造成免疫功能製造能力不足。 -
吹風機暖暖包熱肚臍 薰臍療法緩解經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898臺北附醫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現代人夏天開冷氣、冬天開暖氣,皮膚對冷熱感受失去調節能力,間接影響體內呼吸道與腸胃,尤其夏天許多人吃冰、喝冷飲,容易使氣管、腸胃道受寒;另外戲水、冷水也會讓皮膚受寒溼邪氣的侵擾。 -
現代睡美人 她月經一來「叫不醒」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243小美曾就多睡的症狀求助過醫師,醫師懷疑可能是腦炎或癲癇,但做了許多檢查都找不到病因。後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就診,最後確認為月經相關的多睡症。 -
子宮內膜異位拖延治療 卵巢腫瘤如小玉西瓜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586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這名病患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在其他醫院接受過2次手術搭配藥物治療,3年前再度復發,轉至北醫附醫婦產部求診,再度接受手術治療。 -
卵巢癌元凶找到了 褪黑激素可預防腫瘤發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137花蓮慈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卵巢癌當中最大宗、也最難以早期發現的是一種稱為「高分化級別漿液性卵巢癌」,原發部位在輸卵管而非卵巢,病灶微小,只靠手術切片才能看到,估計要潛伏10至20年後才轉移到卵巢、腹膜發病。 -
女孩兒初經提早報到 乳癌風險增
癌症新知 / 乳癌2481國內乳癌權威、高雄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指出,乳癌危險因子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可改變的,先天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
-
卵巢癌年輕化 19歲女大生良性卵巢囊腫癌變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6卵巢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被喻為「婦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即使隨腫瘤逐漸長大,壓迫到鄰近器官,產生輕微症狀,也容易被輕忽。多數病人直到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降低,就醫治療,但卵巢癌多已進入第三期以上。 -
塑化劑刺激孩童性早熟 成大找出關鍵答案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541成大環境醫學所博士生陳重羽表示,國外自1933年就開始研究塑化劑造成孩童性早熟的現象,發現男女比例大約是1比10,女童情況特別嚴重。男童性早熟多數是腫瘤或是腺體異常造成,但女童性早熟卻尚未找到明顯病變。因此成大團隊希望找出塑化劑與女童性早熟關聯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