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兒童發展
-
親子共讀紙本書 互動形式難被電子書取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31密西根大學C.S. Mott兒童醫院的兒童發育行為科學家暨首席研究員的Tiffany Munzer博士指出,他和團隊研究發現,家長和孩童在閱讀紙本書籍時,談論內容變得豐富,互動也更多,且能自然合作完成拿書或翻頁的任務。 -
孕期提前基因檢測 及早預防寶寶遺傳疾病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84孕育新生命的喜悅無可言喻,如果能確認寶寶一輩子的健康,爸媽就更能安心放手,讓孩子勇敢邁向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於這樣的理念,創源生技首創基因儲蓄的概念,將人生5個重要階段,如:孕前與懷孕(孕知因)、新生兒(寶知因)、兒科(兒知因)、成人(康知因、癌知因),規劃一系列基因資訊銀行的產品,並透過微電影《重拾 -
青少年熬夜玩手機 研究:恐影響心理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12透過手機,想在第一時間掌握他人最新資訊,是不少青少年遲遲無法放下手機的原因之一。根據期刊《兒童發展》的研究指出,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此外,睡眠行為的變化受到夜間使用手機的影響,進而提高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以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 -
健保署推動早療 提供遲緩兒完善照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414衛福部健保署指出,上續案例都是苗栗大千醫院照護發展延緩兒童的實際經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到8%,估計全台每年約新增1萬名發展遲緩兒童,須透過早期診斷及早期療育,特別是3歲以前的「早療黃金期」,使其和正常兒童一樣發育成長。
-
健保幼兒早療新方案 超過9000名病童受惠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01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指出,國內幼兒發展遲緩疾病以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症、語言障礙為主,多數病童家長多欠缺照護能力。例如自閉症幼兒經常出現打自己耳光的自虐行為,常令家長不知所措,需早期療育的醫療服務介入。 -
高齡多胞胎 新生兒體重不足風險增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76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新生兒出生體重不足會影響嬰兒日後成長與認知發展,並導致未來慢性疾病的發生。臨床顯示,20歲以下或高齡產婦、施行人工生殖、早產者及雙胎以上者,寶寶出生體重偏低的比率較高。 -
圖像篩檢發展遲緩 助家長發現寶寶問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146家有遲緩兒,這會讓家長擔心焦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全國首創以動畫圖像設計建構「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http://e-screening.health.gov.tw/)」網站,提供簡單、快速及友善的語音圖像及互動性動畫方式,協助家長為0到6歲孩童進行發展篩檢,即時掌握孩童發展情形。 -
早期篩檢療育 開啟聽損兒美麗人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99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范君揚表示,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至千分之4,如能在3個月大前診斷,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接受聽語療育,日後語言和身心發展仍可接近正常,與一般人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