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能力
-
社交距離還要維持多久? 恐怕等疫苗研發出來才可解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38陳秀熙強調,目前沒有新冠大流行的國家,都採取境外阻絕與減災計畫,但相關措施不可能永久持續;而已經大流行的國家,可能部分群體免疫,但仍然有可能是宿主,這時就必須檢視抗體對新冠病毒效力有多高,康復民眾有沒有可能2次感染,相關研究數據都會影響疫苗研發與產製,到底有沒有機會加強抵抗能力,也待觀察 -
台灣現階段已執行「廣篩」 台大專家:效果比韓國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27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表示,目前外界大多用「普篩」兩個字,意思是全面普遍篩檢,但大概只有冰島這種人口數30萬才可以做到,在絕大多數國家能做到都是「廣篩」(廣度篩檢),應該用篩檢陽性率來計算,來檢視各國檢視篩檢制度與方式,目前台灣的檢驗效率,其實比韓國好了很多。 -
體內防疫大作戰 吃出身體保護力營養師推3大食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62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就能打造健康的腸道益菌環境、吃出抵抗力,加上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讓免疫力變好,以下是可以提升身體保護力的3大食物。 -
中醫師提供防疫大補帖 補足身體陽氣完善自我免疫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0186鄭愛蓮表示,不論小感冒、流感、甚至武漢肺炎,感染風險都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如果免疫力能夠正常運作,自然微生物入侵引發的傷害就能降低。可是現代社會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身體就容易免疫力下降,任何傳染病感染風險都會增加。而目前正是疫病關鍵時間,建議最好11時前就要睡。 -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傷口難癒合 醫:未及時治療恐截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259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表示,飲食西化、缺乏適度運動、工作壓力增加,如果又罹患三高加上病情控制不佳,就容易造成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影響傷口癒合,若未及時治療、疏通血管,將因長時間肢體缺血,而面臨截肢的命運。 -
發燒一定感冒引起? 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心因性發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342心因性發燒最主要原因就是壓力,引起壓力原因非常多,例如過度期待、過度勞動、家庭不和諧、學校罷凌等,因此心因性發燒民眾接受血液檢查,不會發現異常數據,服用退燒藥也不見得有效,想要解決從心理面下手,接受精神科或身心科診察,確認壓力來源,在試試看如何排解。 -
感冒分2種 專家教你搞懂病毒型與細菌型有何不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570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敏恭表示,「感冒」與「流感(流行性感冒)」名詞看起來很像,讓許多民眾誤會,覺得症狀與嚴重性差不多,但就正常體質普通人而言,感冒可能3天左右症狀會開始緩解;但流感則不同,症狀來勢洶洶,不舒服感覺明顯劇烈,而且康復所需時間也會比較長。
-
具核酸桿菌恐增腸癌發生率 研究:刷牙可預防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5016口腔細菌不太容易進入人體,季懋欣醫生解釋,因為胃酸能消滅大部分細菌,藉此能夠推斷,口腔富含的具核酸桿菌如果要抵達腸道,可能藉由口腔的傷口進入人體,若病人的免疫力異常,將受到具核酸桿菌影響,讓致癌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