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保大數據
-
健保多項藥品放寬使用 造福兒少病患與消化性潰瘍患者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01在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多項給付規定擴增案,包括含pimecrolimus成分藥品給付規定放寬使用部位、放寬曾有消化性潰瘍而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病人或屬易出血體質患者,可使用每日藥費6.5元以下之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以及曾證實有上消化道潰瘍而因其他疾病需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不須再經消化系專科醫師確認,得使用消化性潰瘍用藥。 -
台灣健保全球抗疫成亮點 健保資料庫科技防疫重要關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00健保署李伯璋署長7月7日下午參加健康經濟學年會(iHEA)台灣健保專題會議,以如何運用健保資訊科技對抗COVID-19:以台灣為例(How the IT system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lays a Role in Fighting COVID-19: the case in Taiwan)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運用單一保險人制度的優勢,去年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與健保大數據分析,展開科技防疫與精準防疫,成功防堵疫情擴散的經驗,獲得與會人士的讚賞。 -
沒症狀幹嘛噴藥? 氣喘患者錯誤用藥心態恐增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92台大醫院胸腔內科王鶴健教授、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攜手分析2001年到2015年間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就醫情況與用藥習慣,結果發現,台灣氣喘患者因錯誤用藥習慣,提高急性惡化、死亡風險。 -
健保大數據成新藥幕後推手 相關研究刊登於健保署官網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567看似冰冷的統計數據,卻是給付新藥的推手,從2005年至今,高達6,550篇研究採用健保大數據,不僅用於學術領域,也改變了健保藥物給付政策,眾多B肝患者因此得以給付抗病毒藥物,控制體內病毒量,大幅降低日後健保醫療支出。 -
23歲男模張誌軒送醫不治 主動脈剝離重要危險因子是它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01藝人「小鬼」黃鴻升去年也因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而年紀更輕的張誌軒,同樣死於主動脈剝離,令人震驚,難道這類棘手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 -
接種AZ疫苗vs.血栓發生率 李秉穎:科學證實不相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52李秉穎表示,AZ公司在歐洲開放施打後,就持續觀察接種者狀況,接種後深度靜脈栓塞觀察值15,遠低於期望值704.87,簡單來說,在沒有施打疫苗狀況下,也會有704.87位民眾發生深部靜脈栓塞。 -
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台灣排第2 健保資料庫當後盾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574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評審嚴謹,由15位跨國主要醫療照護專家主導及評分,透過資料分析評估亞太區11國在實踐個人化醫療上的完善程度,給分指標原則為「對的時間」、「提供量身訂做個人化照護」、「給對的人」。 -
健保肺癌給付2019年耗費164億元 平均22.8萬元創新高
癌症新知 / 肺癌4200健保大數據顯示,去年健保醫療支出前10大癌症,前5名排序與2018年相同,第1名為肺癌,共花164億300多萬元,7萬1,900多人就醫,平均每人支出22萬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