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作息不正常
-
天冷躲被窩增進「人與人的連結」 男子這病竟讓他不舉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2收治阿德的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這名患者四處求偏方,時常大啖生猛海鮮,甚至服用生雞蛋加機能飲料,不僅導致腹瀉,還差點損傷肝腎功能。受了這麼多苦,雄風卻毫無進展,其實是沒有找到主因對症下藥。由於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根據醫學研究,糖尿病患比一般男性陽痿的機率高出3倍,因此即使正值壯年時期,卻提早發生性功能障礙。 -
日落之後就耳鳴影響夜晚難入睡 耳鳴帶來失眠惡性循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66內耳血管阻塞常見是由於老化引起,因為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因素引發耳鳴。中老年人往往睡眠品質差,進而誘發耳鳴,抑或耳鳴愈大聲就愈難入眠,造成失眠和耳鳴互為影響;而年輕患者常因為用腦過度、緊張、焦慮、過勞或面臨業績壓力等,容易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暢,也會引發耳鳴,臨床上常遇見電腦工程師、年中作帳的會計師或面臨大考的考生,都是耳鳴好發族群。 -
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 乾癬病友別急著進補以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62乾癬又稱為銀屑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鄭愛蓮解釋,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抵禦外來物的侵襲,倘若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異常,免疫細胞無法分辨自己的細胞和外來物,便會開始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產生免疫系統不平衡的疾病,而乾癬就是表現在皮膚症狀的自體免疫疾病。表皮因被自體細胞攻擊而不斷受傷、增生,因此產生皮膚變厚、脫屑、乾癢等症狀。 -
「罩」不住的病毒難防? 帶狀疱疹7大常見問題1次搞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58面對罩不住的病毒,家庭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吳至行醫師,與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詹智傑醫師針對7大常見問題回覆,2位醫師更共同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外,更要注意其他疾病的預防,且應主動諮詢醫師了解預防資訊。 -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289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
痔瘡雖小卻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 專家教你如何預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67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這幾天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本來脫出的痔瘡還能用手推回,現在卻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亘毅門診求診,經黃醫師診斷傅小姐為第4度混合痔。 -
耳鳴3級警戒嚴重程度日夜難熬 睡眠不足也是危險因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53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需要完整的治療周期,耐心用藥才能確實改善內耳功能。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通常是聽覺神經受到損害,像是自然老化、噪音傷害、病毒感染、中耳炎,或對耳朵有毒性的藥物。其他像是血管問題如血管瘤,亦或是心理因素如工作壓力過大、緊張、焦慮、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等,都是可能引發耳鳴的因素。此外,梅尼爾氏症也是造成耳鳴的因素之一。 -
肥胖傷害!腰粗、小腹大 5個指標透露「代謝症候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54所謂的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有5大項目,分別是:(1)腰圍過大(男性的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2)空腹血糖值≧100mg/dL;(3)血壓≧130mmHg/85mmHg;(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