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近來氣溫逐漸下滑,夫妻或情侶躲在被窩取暖更增進了「人與人的連結」。1名年約40歲男子阿德(化名)發現,這段期間與另一半恩愛時,總是力不從心,於是偷偷嘗試各種偏方,希望能解決不舉問題盡快恢復一尾活龍。
收治阿德的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這名患者四處求偏方,時常大啖生猛海鮮,甚至服用生雞蛋加機能飲料,不僅導致腹瀉,還差點損傷肝腎功能。受了這麼多苦,雄風卻毫無進展,其實是沒有找到主因對症下藥。由於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根據醫學研究,糖尿病患比一般男性陽痿的機率高出3倍,因此即使正值壯年時期,卻提早發生性功能障礙。
黃慶雲醫師進一步指出,國人因飲食習慣嗜吃高熱量食物、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因此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有些患者甚至只有30多歲。糖尿病會造成末梢神經血管循環障礙,使陰莖海綿體的血管硬化,阻礙血流,直接影響到陰莖勃起功能,形成陽痿。
黃慶雲強調,糖尿病患者若合併有高血壓問題,在治療性功能障礙時會更加棘手,因為壯陽藥也具降血壓效果,若同時服用壯陽藥與降血壓藥,容易導致血壓太低,患者可能會感到眩暈不適,甚至有性命危險。
中醫治療性功能障礙,是以較溫和且安全的方式來調理。從中醫論點來看,男性雄風與腎氣息息相關,糖尿病患者的腎水不足,精氣神逐漸耗盡,因而出現勃起困難、勃起硬度不足、早洩等現象;因此,中醫在治療陽痿病症,首重補足腎氣,只要耐心治療,都能有大幅改善。
針對糖尿病所引起的性功能障礙,黃慶雲說明,臨床上會先針對不同體質做調理,體力欠佳者應補元氣、增強體力;腎陰不足應滋陰補腎;腎陽不足應壯陽氣,加強疏肝解鬱和補腎活血;脾胃差就顧脾胃。待體質調理完善後,再佐以「海馬不倒丸」來軟化微血管,活化末稍神經,幫助恢復精氣神。
黃慶雲提醒,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陽痿患者的心情、飲食與作息也很重要,面對另一半的需求切勿給自己太大壓力,應放鬆心情,平時飲食清淡,戒菸少酒,作息規律,控制好血糖和血壓,陽痿症狀才不至於惡化。另一半也應給予支持,與患者一同面對,才能早日重拾「性」福。
相關部落格
-
菜花容易春風吹又生?中醫治療調節免疫力降低復發率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3064黃慶雲醫師強調,中醫治療同時兼顧調節免疫力,經由提升身體的解毒能力,加速菜花病源體自然脫落。透過內服金銀花散,產生排毒、解毒、消疣等功能;搭配外抹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消除病源,大幅降低復發機率。 -
小弟弟不給力臨床分4大類型 醫:有症狀切莫拖延治療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695勃起功能障礙,過去大多發生於年紀稍長、或有慢性疾病的年長者,不過現在許多年輕男性因生活忙碌、勞累、壓力大,當中不乏20歲到30歲男子即有此困擾。中醫師黃慶雲表示,性功能障礙包括腎氣虧虛,不能勃起、陽痿與早洩的問題。 -
春節生活不節制菜花大爆發 醫曝免疫力低下是最大禍首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858黃慶雲表示,菜花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性病,傳染力強,潛伏期長達1至2年,感染初期大多不痛不癢,後續會出現皮膚長有顆粒突起等症狀,大多是經由性行為傳染,少數是因為在公廁、溫泉、公共澡堂、游泳池等地方接觸到感染物所引起。 -
威而鋼治陽痿不是萬靈丹 中醫調理讓男人命根子站起來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691性功能障礙,一向是男性難以啟齒的問題。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統計,台灣男性40歲以上的中壯年約有4成會面臨勃起功能硬度不足的問題,超過50歲甚至達到一半的比例。以往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好發在中老年人,但近來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統計也發現台灣18至25歲的男性族群,甚至有高達5%至10%有性事困擾。 -
狂噴酒精仍確診「菜花」 防止菜花病毒用對方法才有用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553「菜花」的學名為尖性濕疣,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造成的其中一種病毒疣,因為病灶多發在生殖器或肛門,外觀頗似花椰菜,因而得名。黃慶雲醫師說,雖然菜花的主要傳染途徑還是以性行為為主,但仍不排除接觸性傳染,因此,應避免共用浴巾、月亮杯等行為都。另外,若到公共浴場、泳池、溫泉等地,雙腳觸碰到潮濕地面後,必須以肥皂或沐浴乳徹底清潔,以免浴巾擦拭腳底後將病毒帶到身上。
延伸閱讀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17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這款藥物有風險? 研究發現:父親使用易生出缺陷孩子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1287有研究指出,有服用常見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類降血糖藥物metformin的男性,如與另一伴生育嬰兒,將增加其孩子天生缺陷的風險。 -
新冠疫情狂燒無症狀患者心慌慌? 中醫師傳授抗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15談起研製防疫茶原理,鄭愛蓮分享,傳統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正氣足夠時,就不用怕任何干擾。而《傷寒論》中又將正氣稱為「衛氣」,是人體的首道防線,因此以此理論製作防疫茶。 -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555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 -
糖尿病患者「這數據」沒控制好 當心致命肝膿瘍找上門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091名67歲的男子,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後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並以靜脈抗生素治療。檢查發現病人血糖過高,醣化血色素11.6%,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