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低衝擊
-
上班族半年體重激瘦46公斤 男子靠減重成功逆轉慢性病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006232歲的黃先生是個上班族,從小學開始就受肥胖所苦。2年前他來到羅東博愛醫院醫學減重中心做減重諮詢,當時身高170公分,體重則高達120公斤。經過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黃先生在半年內減去42公斤且未復胖。減重中心主任邱旭緯醫師表示,改善病態肥胖未必只能靠手術,量身規劃的藥物輔助療程也能成功減重、逆轉慢性病。 -
年底大限!旅外國人健保停復保爭議不斷 衛福部擬修法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5394部分旅外國人「短期復保又停保」,被質疑吃了健保豆腐,回國只是為了治病。為此,2013修法新增返國復保後應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停保,不料,憲法法庭認為此規定違憲,要求衛福部於今年12底前修法。對此,社會保險司表示,有人主張修法「維持停復保」,有人則認為「廢除制度」,需審慎處理。 -
避免膝關節退化要減少運動? 醫打破迷思分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01想避免膝關節退化只要減少運動就好?示康診所院長劉必涵醫師指出,有些人存有少運動就能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錯誤迷思,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運動的馬拉松選手藉著肌力訓練,反而能刺激關節滑液囊內的滑液進入軟骨,提供軟骨營養再將代謝廢物排擠出來。正確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改善膝關節周邊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周邊肌肉強度,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的風險。通常容易出現膝關節磨損受傷者,多半屬平常活動量低,且周末假日運動前無妥善熱身或運動過量的「假日運動員」居多。 -
低溫來襲慎防心血管未爆彈 護心保健首重4大關鍵指標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57心血管疾病最大主因是生活型態,其次為生活環境。心臟科權威醫師翁國昌強調,年長者因心血管疾病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最高,若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或潛藏三高(代謝症候群、三高前期、合併血管病變卻不自知)的人,都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尤其很多人第1次突發性心臟病發作,過去常常沒有任何症狀,在於未及時檢查發現問題,又疏於做血管修復保養的結果。 -
去年就醫人次減少千萬 重複檢驗反增54萬件這3項最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8礙於重複檢驗件數及費用逐年增高,以及輕症患者使用高階影像檢查情況過於浮濫,健保署將推動改革,擬針對藥費、檢驗檢查,徵收部分負擔,現行免部分負擔的檢驗檢查,將收取50至200元。 -
打破肥胖基因牢籠 研究發現慢跑對減重最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93研究發現,藉由規律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BMI、體脂肪率、腰圍與臀圍的增加幅度,即使與生俱來較多肥胖基因,仍可透過後天的運動改善,例如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來有效地降低其影響。此外,強度稍高的運動更可弱化肥胖基因的效果,如慢跑優於健走、健走又優於散步。 -
癌友需求調查 逾8成身心壓力大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83癌症希望基金會疾呼,「癌症非絕症」,病友應重視與解決身心問題、積極治療。期望全民捐款支持,盼募款500萬,讓癌友及家屬能在身心社全程的照護下,活得久、活得好。 -
持續低衝擊性運動 有益緩解關節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11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持續且低衝擊性的運動,其實對關節炎患者而言有幫助。而且,美國疾病防制局表示,在美國,大約一半的成年人,在85歲以後會有關節炎等相關的膝蓋疼痛症狀,而有三分之二肥胖的成年人,也同樣會有此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