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髖關節
-
髖關節疼痛僵硬走路一跛一跛? 醫曝:這樣做恢復行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1068歲徐伯伯最近活動時,總覺得髖關節疼痛、僵硬,走路也一跛一跛,甚至出現關節摩擦的聲響以及長短腳的現象,導致他愈來愈常躺在床上休息,精氣神嚴重耗損,讓家人十分擔心,赴醫檢查發現徐伯伯因退化性髖關節炎,使髖臼長期磨損,已磨出一個大洞,透過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後,徐伯伯終於恢復以往活動力。 -
阿嬤陪孫散步右邊髖部異常疼痛 竟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2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指出,目前針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包含非侵入性治療與手術治療,前者包括改善生活習慣、藥物、體外震波治療和高壓氧治療,若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就須進一步採取手術,例如核心減壓手術或人工髖關節置換等。 -
髖部疼痛導致不良於行 微創髖關節手術讓他活動自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43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鄭彥文醫師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由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進行置換,傷口至少10至15公分,且必須破壞髖關節外展的主要肌肉才能完成手術,因此病人術後常需臥床或3個月內須使用助行器輔助下床行走,再搭配復健計畫,才能讓下肢的力量恢復術前的水準,但仍存有未能完全恢復的風險。 -
自費醫材差額設天花板 8月起醫院收費不得超越上限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279副署長蔡淑鈴指出,這次公布8大類特材,共8類計352項,包括人工水晶體、心臟瓣膜、治療淺股動脈狹窄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
銀髮族髖關節病變疼痛問題多 置換人工髖關節停看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952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行動時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並與軟骨、滑液膜及纖維囊組成;當發生嚴重髖關節炎、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骨折、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等,造成正常髖關節被嚴重破壞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及活動時,病患通常會感到非常疼痛。當保守治療方式無效時,可能就要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宛如新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7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任唐國民表示,患者雖曾嘗試藥物、按摩、拉筋、整脊、推拿等治療,但效果有限,令她十分苦惱,就診後,先後安排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目前術後走路不再疼痛,也比之前更有力氣,透過復健加強下肢肌力訓練,預計數周內即能回到工作崗位(視個人情況而定)。 -
她長短腳遭歧視 主動要求寶貝做髖關節篩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82在台灣,每年有約300名新生兒患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幸運者也許會自動復原,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寶寶可能因為家長的照顧方式不對,或是延遲發現,導致長短腿、跛行,甚至可能年紀輕輕就需置換人工髖關節、終身受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所苦。
-
邱彥碩醫師開講常見骨科疾病 民眾反應熱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637雙和醫院骨科關節重建科主任邱彥碩醫師,為台灣最早從事微創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之一,已累積數千例成功的微創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手術的經驗。日前受台北市紅十字會之邀,演講「常見的骨科疾病——微創手術介紹」,向民眾說明骨骼保健之道,介紹常見的骨科疾病,並說明治療方式。當日參與講座的民眾擠滿活動會場,反應相當熱烈,以下是本場講座內容精采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