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微創全髖臼轉位手術增髖關節穩定 女大生重拾舞蹈

3434
葉立斌 報導
北榮微創全髖臼轉位手術增髖關節穩定 女大生重拾舞蹈
▲台北榮總骨科許逵翔醫師指出,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相較過去的髖臼截骨手術能夠更自由地進行髖臼的移動,達到理想的髖臼位移,且不傷及骨盆本身的穩定程度,因而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圖/台北榮總提供)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20歲的小呈是個喜歡跳舞的大學生,然而髖關節疼痛一直困擾著她,也讓她無法繼續運動。經檢查發現,是因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髖關節早期磨損,因而引起疼痛。


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1.3%,也是大多數髖關節退化需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因。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因為髖臼發育不全,造成髖關節不穩定,受力面積減少。輕微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比起正常發育的髖關節大約需要承受2到3倍的壓力,而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則有可能須承受達到10倍以上的壓力。小呈就是較為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引發髖關節不穩定,早期退化及關節磨損。


▲骨科部蘇宇平主任表示新生兒髖關節篩檢,可及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及早預防。(圖/台北榮總提供)


台北榮總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建議,以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來增加髖關節穩定程度及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小呈未來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機會。台北榮總骨科許逵翔醫師與身障重建中心3D列印俞文展助理研究員合作,將當事人的髖關節3D模型印出,做出術前規劃,事先計算好最佳的轉動角度,並藉由事先設計好的轉動測量器於術中確認轉動角度。


許逵翔醫師指出,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相較過去的髖臼截骨手術能夠更自由地進行髖臼的移動,達到理想的髖臼位移,且不傷及骨盆本身的穩定程度,因而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加上仔細的個人化術前計畫,能夠避免術後矯正角度過大,神經受損,以及撞擊症候群等併發症。


▲髖關節3D列印模型。(圖/台北榮總提供)


俞文展助理研究員說明,台北榮總3D列印中心具有成熟的虛擬手術規劃技術。首先,能根據患者術前電腦斷層影像,重建出骨骼3D電腦模型,協助醫師更直觀地理解該患者獨特的解剖構造。再者,能在電腦中模擬切割、移動或旋轉骨塊等行為,並且在模擬後計算關節接觸面積,協助醫師做出最佳的術前規劃。完成規劃後,甚至能3D列印出手術導引器具,協助醫師將電腦中的規劃應用於病患身上,讓手術更精準且更快速。


小呈表示,起初先進行一側的髖臼矯正手術時也很擔心,只知道需要將髖臼轉位的手術,是個大工程。最怕就是術後疼痛及擔心不能再回去跳舞。醫療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止痛方案,術後幾乎感受不到疼痛,且經由術後復健指導,隔天就能夠下床自行移動。術後一個月就能夠行走不需要拐杖,術後6週走路已看不出來有開過刀,且最重要的是,過去困擾自己的髖臼疼痛問題得到了顯著的進步。於是很有信心地接受另一側的矯正手術,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也就沒有這麼怕。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關係,右側的矯正手術感覺又恢復地更快了。


▲兒童骨科許逵翔主治醫師(左)身障重建中心俞文展助理研究員展示3D列印髖關節。(圖/台北榮總提供)


術後,小呈的髖臼已經到跟正常人相近,而院方3個月內完成雙側髖關節矯正手術,且進步到能正常走路,並能進行輕度的運動。小呈的媽媽對於醫療團隊深具信心,也鼓起勇氣,接受右側全髖臼轉位手術,改由小呈來照顧媽媽,目前復原狀況良好。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春暖花開耳鼻喉疾病一籮筐 醫師開講解疑惑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