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皮
-
植入式醫療器材是什麼? 食藥署說明來歷及品管3要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3醫療器材的種類繁多,無論是一般的口罩、人工皮,或是植入體內的人工心臟、人工水晶體,都屬於醫療器材的範疇。根據食藥署表示,「植入式醫療器材」是一種透過手術方式植入人體,並且放置於人體自然腔道內、或直接替代上表皮或演表面,可持續置於人體30日以上,並得藉由外科或其他醫療方式取出之器材,都可稱為植入式醫療器材。 -
早產兒家庭負擔沉重! 明年2月多項藥物健保放寬給付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343台灣每年約有1萬4000多名早產兒,出生後半年家長需自費用藥、購買營養品,且請假不易,為此,多名立委與早產兒基金會齊聲呼籲政府正視早產兒相關議題。相關部會均有正面回應,健保署允諾明年2月將給付多種相關藥物,食藥署則將放寬營養品法規,勞動部擬將放寬早產兒家長的家庭照顧假天數。 -
人工皮讓傷口不留疤? 皮膚科醫師揭傷口留疤真正關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696日常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傷口,無論是切割傷、擦傷、刺傷、燒燙傷,甚至是手術傷口,最怕的就是傷口留疤的問題。許多人為了愛美,對於傷口的照料費盡心思,坊間流傳許多關於傷口照護的都市傳說,如使用人工皮可以幫助傷口不留疤,但這樣的觀念究竟是對的嗎? -
人工皮貼錯恐造成傷口感染! 食藥署公開4大使用守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93家裡是否有個活潑的孩子,常常摔跤跌傷、造成傷口?此時,很多父母會想到「人工皮」,所謂的人工皮是1種親水性敷料,適當使用人工皮覆蓋在傷口上,能維持傷口的濕潤並吸收傷口的分泌物,有助傷口修復,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如果沒有選對、貼對人工皮,反而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
觸碰癒合傷口會痛!竟是神經瘤 醫教「傷口處理原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33145歲林女士,2年前搬家時右前臂挫傷,當時腫脹瘀青但不以為意,腫脹消退後發現皮下殘留一小顆粒,碰觸時會有觸電式疼痛感,隨著時間經過,顆粒長大,碰觸時刺痛感逐漸增強,於是就醫,經安排手術切除後化驗為神經瘤。 -
疫情期間口罩、護目鏡戴緊緊 盤點防壓傷小物使用妙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95因為耳上與臉部的皮層較其他部位的組織薄,且臉部突出的顴骨、額頭、鼻梁,都使得耳上與臉頰的壓傷比率上升,尤其是醫護人員及皮膚脆弱的老人家。一張素淨的臉,猶如小花貓般布滿了壓痕。當口罩與護目鏡成為生活的必備品時,如何預防與舒緩臉部的傷害,維持俊美肌膚更是值得重視的議題。 -
免疫力低下皮蛇纏上身 醫: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70柯爺爺自述這1年來深受腰痛所苦,所以平時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加上疫情關係,更不喜出門走動,連帶食慾不振、鬱鬱寡歡,1周前右腿還出現一串串紅疹水泡,但因為不痛不癢(腰痛有固定服用止痛藥),以為是皮膚過敏,本想藉貼人工皮改善,直到家人見狀驚覺不對勁,才趕緊帶爺爺赴醫檢查,幸好帶狀皰疹尚未造成疼痛,住院透過抗病毒特效藥治療5天後,終順利返家。 -
合一ON101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新藥 可望明年上市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69中天生技發言人黃山內指出,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為糖尿病最主要併發症,盛行率達6.3%,有19%至34%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發生足部潰瘍,導致下肢慢性皮膚病變,嚴重患者會被迫截肢,截肢後5年存活率僅有約60%,較某些癌症存活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