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交感神經
-
男罹罕見「鱷魚眼淚症候群」 無論悲喜總是邊吃邊流淚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53257歲王先生最近吃飯時總是邊吃邊流淚,進一步就醫研判是1種稱為「博格拉氏症候群」(Bogorad syndrome)的罕見顏面神經麻痺後遺症所致。這種罕見的症狀今日常被稱為「鱷魚眼淚症候群」。最常見的表現為進食中單側反射性流淚,也有少數病患會產生反射性雙側流淚的現象。治療方式是將肉毒桿菌素注射到淚腺中,阻斷異常的副交感神經纖維以減少淚腺分泌,治療效果可持續約6個月,也可使用口服腎上腺素阻斷劑來減少淚腺分泌,或是手術切除部分的淚腺。 -
在家也能簡單做腹膜透析! 花蓮慈濟出書教你認識透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01慢性腎臟病是腎臟退化的疾病,台灣有170到200萬的腎臟病友,慢性腎臟病的認知率卻不到1成,原因正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無症狀,難以察覺。醫師建議可觀察自己有沒有慢性腎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也就是觀察自己尿尿後泡泡多不多,以及身體是否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如有相關症狀建議就醫諮詢。 -
愛爾蘭學者提BA.5會夜間盜汗 羅一鈞澄清非正式研究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83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傳染力強大,有愛爾蘭學者發現,感染BA.5後出現夜間盜汗現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澄清,這並非研究成果,也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
46歲女主管「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心臟彈性如同75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53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生活型態改變,衍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也逐漸浮現。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求診精神科人數已突破130萬人,相較前一年成長3.2%,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更位居精神疾病第3名。除了疫情對民眾的經濟、休閒活動及人際關係影響巨大,最近兩岸軍事對峙情勢升高,更加速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威脅,臨床觀察罹患「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增加2成左右。 -
中風患者每10人有4人有1壞習慣 戒除可逆轉中風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26既然不只有腦部會中風,身體很多器官都可能會阻塞、出血而發生中風,且現在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生活中的2大壞習慣不去除,很容易被中風找上門。 -
夏日狂流汗!女學生舉手就飄異味 想終結不是沒有方法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296夏日午後的門診,一位媽媽帶著女兒來到診間,媽媽一副很困擾的神情指著女兒的腋下說:「醫師,請問有什麼方法能解決她腋下的味道?」詳細詢問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母女倆很長一段時間,主要是媽媽平常開車載女兒上學,在車上都會聞到一股很濃郁的氣味,尤其到了夏天,那味道更是久久揮散不去,令人不太舒服。 -
疫情下的你變憂鬱了嗎? 醫師:透過深呼吸放鬆身心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63從2020年開始,COVID-19這個名詞出現後,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都變了。這兩年的疫情,讓生活起了劇烈變化,工作、學業、休閒娛樂、經濟體系都面臨巨大重整。 -
只要15分鐘皮膚檢測 自律神經失常與血管活性無所遁形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58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嚴重時恐出現心血管疾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以非侵入性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檢測,只需15分鐘就可找出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自律神經活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