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你變憂鬱了嗎? 醫師:透過深呼吸放鬆身心靈

1957
葉立斌 報導
疫情下的你變憂鬱了嗎? 醫師:透過深呼吸放鬆身心靈
▲身心的不舒服,讓生活品質面臨挑戰。在外在環境變化的同時,如何照顧好自己,讓自己的生理心理處於穩定平衡狀況,顯得特別重要。(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從2020年開始,COVID-19這個名詞出現後,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都變了。這兩年的疫情,讓生活起了劇烈變化,工作、學業、休閒娛樂、經濟體系都面臨巨大重整。


疫情下的人們近3成焦慮 2成超憂鬱


國外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兩篇系統性回顧文章也分別指出,在COVID-19疫情之下,有高達27.3%的一般民眾出現焦慮症狀,而有21.4%的人出現臨床上顯著憂鬱症狀。常見焦慮症狀分為兩個層面,身體感覺異常,出現心悸、冒汗、容易疲倦,肌肉緊繃,失眠。心理層面感到緊張或害怕、煩躁。也可能因此而影響到專注度與學習。此外,焦慮症也常伴隨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造成心跳加快、呼吸不順覺得喘、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對於外界的刺激格外敏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彥君說,憂鬱的時候,除了主觀感受到情緒低落、覺得沮喪和無望之外,常常會感覺記憶力變差(實際上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疲倦,失眠等等現象。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到工作或學業的表現,容易被親友發現好像變了一個人,跟平時的個性和表現不同。


身心的不舒服,讓生活品質面臨挑戰。在外在環境變化的同時,如何照顧好自己,讓自己的生理心理處於穩定平衡狀況,顯得特別重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首要關鍵。作息與飲食的規律,對於身體穩定性十分重要。身體如果極度疲倦或虛弱時,難以保持好心情。所以不要讓自己餓到,或是累到。


醫師建議深呼吸 放鬆神經系統


郭彥君建議,照護好自己的心情,可以嘗試聽聽音樂、深呼吸五個回合,讓神經系統放鬆下來;寫日記或塗鴉,提供和自己對話的時光,覺察與紀錄自己的心情與身體狀況。若在家或公司仍覺得煩躁,不妨轉換空間,出去走走或接近大自然。如果有適合的朋友,不妨拿起電話聊一聊。在此期間,也建議建立起運動習慣,像是瑜伽、游泳、慢跑等等,除了促進身體健康之外,對心情也有提升的效果。


疫情除了影響身體之外,經濟衝擊、大環境的改變,整體社會心理層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期望大家時時覺察自己的心情與身體變化,練習照顧好自己,讓生活保持平衡。若生活失衡,或是有困難照顧好自己時,也不要忘了可以找精神科或心身醫學科醫師提供醫療協助與評估。


更多NOW健康報導
▸痔瘡讓人坐立難安!肛門靜脈血管不暢 七葉素幫你打通
▸體重破百肥胖傷身 縮胃曠腸搭飲食控制慢性病不藥而癒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