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耳
-
男童鼻炎誘發結膜炎眼睛紅癢 這些過敏原應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60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據詢問病史所知,患者的症狀大多在剛睡醒時發生,睡前並無接觸刺激性物質,也沒有揉眼睛,寢具都有定期清潔。患者自覺眼睛有症狀外,身體沒有其他不適。理學檢查左眼結膜充血,上眼皮紅腫,鼻腔檢查發現,同側鼻黏膜充血腫脹嚴重,鼻甲已經整個貼到鼻中膈。診斷是過敏性鼻炎,因為鼻黏膜發炎腫脹造成鼻淚管阻塞,進一步造成同側眼睛的結膜炎。 -
聽力退化成高齡社會隱憂 專家:助聽器是必要安全輔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16奇美醫學中心1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聽覺與年齡呈正相關。研究推測老化會使得耳蝸內毛細胞與聽神經間的神經突觸數量日漸減少。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也已造成神經編碼產生缺陷,進而影響中樞聽覺處理的表現。 -
耳咽管功能不全經常「耳背」聽不清 職場人際受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2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條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鼻腔內的髒東西逆流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
新冠肺炎恐進入第2波疫情 百貨櫃姐焦慮誘發耳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8李宏信表示,許多民眾以為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上述個案年紀僅40歲,發病原因推估與壓力、緊張、焦慮等情緒有關。患者在就醫時,自述因工作需要與客人近距離接觸,雖然全程都有配戴口罩,但經常對著疫情新聞緊盯不放,約3周前開始出現了嚴重的耳鳴狀況,才緊急就醫治療。 -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34王文弘指出,耳膜又稱為耳鏡,是聽覺傳導的門戶,常因感染發炎、外傷而破損,若傷口沒有癒合又反覆的發炎,就會使中耳的聽小骨腐蝕及內耳的器官提早退化,產生聽不清楚、耳鳴或眩暈。 -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51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許多人只要流鼻涕或鼻塞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吸鼻子,造成鼻涕卡在裡面無法排出。特別是鼻過敏患者,發作時耳咽管內的黏膜較為腫脹,若頻繁地倒吸鼻涕,更容易堆積在鼻竇裡面形成負壓,使鼻涕難以往下排出,長久下來會導致鼻竇炎,可能還會積在耳朵引發內耳炎造成耳鳴,若不及早治療,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治療相當費時,鼻炎難以痊癒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因此若有鼻炎,應盡快治療才不易引發慢性鼻病、鼻竇炎、咽喉炎、甚至氣喘等併發症。 -
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13耳鳴成因眾多,除了聽覺通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如外耳道堵塞、游泳嗆水或擤鼻涕不當導致的中耳炎、內耳損傷、聽覺神經受損和病毒感染等「耳源性成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過勞、緊張、抑鬱、焦慮、用腦過度和抽菸酗酒等「非耳源性原因」皆可能導致耳鳴。 -
婦人耳鳴纏身與吃素有關? 維生素B12攝取不足恐造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402普遍來說,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以及「自覺性耳鳴」2大類。他覺性耳鳴屬於旁人可藉由聽筒察覺的種類,多半是因頸動脈、耳咽管或顳頷關節等部位產生問題而發出聲音,臨床上占比較低,且因診斷上較為容易,治癒率相當高;至於自覺性耳鳴,則是僅有患者可以感受得到的類型,這種耳鳴的成因繁多,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疾病(如:耳硬化症)、內耳疾病(如: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傳導路徑疾病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因缺乏維生素B12或內耳微血管阻塞等病變導致的耳鳴,即屬於聽神經及傳導路徑受損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