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15407
凌芸斐 報導
吸鼻子
▲李宏信表示,許多人只要流鼻涕或鼻塞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吸鼻子,造成鼻涕卡在裡面無法排出。(圖/ingimage)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感冒狂倒吸鼻涕?當心中耳內嚴重積水!一名年輕貌美的化妝品櫃姐,某次罹患重感冒,不僅發燒、頭痛、狂流鼻涕,還伴隨耳鳴、耳悶塞甚至是腫脹,沒想到感冒痊癒後,耳鳴狀況卻未解除,反而越來越嚴重,就醫發現竟是鼻涕堆積在中耳腔及耳咽管所致!原來這名櫃姐為了維持專業形象,即使感冒也盡量不在客人面前擤鼻涕,因此常常「倒吸」回鼻子,導致鼻涕、痰、鼻水都積在耳朵,耗費不少治療時間。


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許多人只要流鼻涕或鼻塞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吸鼻子,造成鼻涕卡在裡面無法排出。特別是鼻過敏患者,發作時耳咽管內的黏膜較為腫脹,若頻繁地倒吸鼻涕,更容易堆積在鼻竇裡面形成負壓,使鼻涕難以往下排出,長久下來會導致鼻竇炎,可能還會積在耳朵引發內耳炎造成耳鳴,若不及早治療,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治療相當費時,鼻炎難以痊癒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因此若有鼻炎,應盡快治療才不易引發慢性鼻病、鼻竇炎、咽喉炎、甚至氣喘等併發症。


此外,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要注意耳鳴現象,當年齡漸長,耳朵也會老化,若加上長期大魚大肉,膽固醇、血脂肪沉積在血管內,就會導致局部缺血、組織壞死,引發內耳血管循環不良、內耳神經萎縮等病變而形成耳鳴、暈眩與重聽等病症。不積極治療會讓耳鳴的聲音越來越大或變尖銳,頻率變得密集,甚至發作時間變長,令人難以忍受,最糟糕的狀況可能是喪失聽力。


李宏信說明,耳鳴的臨床治療上,會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則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耳鳴患者的日常生活一定是不勝其擾,若想遠離耳鳴,除了把握治療黃金期,也應耐心按時服藥。


初期耳鳴發作僅需多休息或服用對症之藥物可快速痊癒,若耳鳴症狀已持續6個月以上,建議配合醫囑,服用清血管藥物和神經營養劑3至6個月,病情就可達到改善;而重度耳鳴患者,則應耐心服藥1至2年,才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併有慢性病的耳鳴患者,平時應控制好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才不會造成內耳組織病變,影響耳鳴的病情及治療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兒童的耳咽管較平,分泌物較不易往下流出,家醫科醫師李政道特別提醒家長,兒童如有流鼻涕情形,須更加注意,可利用吸鼻涕機器輔助,以免鼻涕倒流引發鼻竇炎及內耳病變而形成耳鳴。至於一般耳鳴患者,生活上要盡量避免過度疲勞及焦慮,並配合清淡飲食,慎防內耳血管阻塞硬化,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耳鳴自然就會痊癒。


更多NOW健康報導
美國紐約新冠肺炎確診病患 逾3分之1急性腎損傷
小傷口也可能致命 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恐引發敗血症亡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

相關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