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然醫學》
-
大腦中發現愈來愈多塑膠微粒 恐是導致失智症的元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710今年2月,專業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塑膠微粒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造成健康危害。由新墨西哥州大學(UNM)毒理學家坎彭(Matthew Campen)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塑膠侵入人體組織的情況。在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主要是追蹤長度介於0.5毫米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的塑膠微粒與奈米塑膠微粒。 -
阿茲海默症有遺傳風險 專家:具2個APOE4基因易罹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95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日前發表1篇研究,發現從父母遺傳具有2個APOE4基因的人,都有阿茲海默症。專家表示,目前學界將帶有APOE4基因型列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意味著得病機會較高,但不是絕對發病。 -
新冠確診後腦霧揮之不去! 推測與大腦或肺部血栓有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942新冠確診後,飽受腦霧困擾個案眾多,英國1項最新研究證實,確診者康復狀況不如預期,可能跟大腦或肺部血栓有關,血栓為引發長新冠後遺症的原因。 -
不是得過就沒事! 新冠肺炎2次確診比第1次染疫更嚴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31再度感染COVID-19相較於首次感染時,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當1個人2度感染新冠病毒時,死亡、住院和嚴重健康問題的機率會加劇。不管是未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以及施打加強劑的人當中,這種現象都很明顯。簡單來說,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每個人在再次感染時都面臨更大的風險。1個人若感染過新冠肺炎,也接種過疫苗,這意味著他們對之前的感染和疫苗具有雙重免疫力,但他們再次感染時,仍然容易受到不良後果的影響。 -
挺過抗癌化療艱難期 提升免疫是關鍵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47中醫師陳瑞聲說明,雖然抗癌療法推陳出新,但大多數癌症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且效果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能因為化療就讓病情好轉,重點是病人承受不住化療副作用病情急轉直下的也大有人在。 -
長庚團隊解開罕病之謎 獲國際期刊認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204「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於2005年被發現,過去僅出現10幾個病例,被認為是非常罕見的稀有疾病。不過,泰國與東南亞地區從2012年開始便發現大量病人;目前全球200多個案例中,長庚團隊聯合台灣各大醫院,協助診斷超過70例台灣本土病例;保守估計,包括台灣在內的東南亞地區,恐還有成千上萬的「隱藏病人」。 -
抽血預測失智症 準確率達9成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98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是腦中神經細胞間連結喪失,導致患者日漸失去記憶、語言,甚至行動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目前約有3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在2050年之前,人數將增長至1億1500萬人之多。 -
找到了! 紅肉對心臟有害的致病元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35之前刊登在美國《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科學家在28年內追蹤10萬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後,發現紅肉大多含有大量飽和性脂肪,而像是火腿等加工肉品,更含有大量的食鹽,這份報告表示,以雞肉、魚肉、蔬菜、穀物和其他健康食品取代紅肉,會降低早死機率達5分之1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