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預測失智症 準確率達9成

3354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
抽血預測失智症 準確率達9成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是腦中神經細胞間連結喪失,導致患者日漸失去記憶、語言,甚至行動能力。(圖/ingimage)

「爺爺,今天已經是你第3次吃晚餐了!」、「阿婆,我不是別人,我就是你的孫女呀!」這些都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家屬常有的經驗,最親愛的家人,卻把大家都給遺忘了。目前在醫界,失智症的發生原因仍不明確,治療上,則因其為不可逆的疾病,僅能透過藥物延緩部分症狀惡化的現象,因此,及早發現就顯得格外重要。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因,是腦中神經細胞間連結喪失,導致患者日漸失去記憶、語言,甚至行動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目前約有3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在2050年之前,人數將增長至1億1500萬人之多。

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目前已開發出一種血液測試的機制,能夠預測人們在未來3年內是否會出現第一次認知能力下降,也就是所謂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且有高達9成6的準確率。研究刊登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之上。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找來了525位7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並追蹤他們的身體狀況長達5年之久。5年後,這些原本身體都相當健康的老年人中,共有28位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或是已出現如認知障礙的早期症狀。研究團隊回顧並分析這些參與者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檢測失智症的關鍵就在於血液中的脂肪。

研究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名神經學家的霍華德˙費德洛夫(Howard Federoff)表示,跟健康的成年人比起來,那些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的成年人,他們血液中共有10種特定脂質的水平偏低,因此,要預測失智症,未來可從血液檢測下手。

這項研究的發表,顯示了及早檢測對於這類神經變性疾病的對應方法是有價值的。霍華德˙費德洛夫進一步說,或許目前醫界在治療失智症上仍沒有重大的突破,但及早預測失智症,對於未來的財務規劃、健康照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