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結節性癢疹」越抓越癢 醫曝「癢彈」引爆難收拾

45422
陳如頤 報導
罕病「結節性癢疹」越抓越癢 醫曝「癢彈」引爆難收拾
▲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壯年及中老年人,病灶外觀有明顯較大、偏硬的顆粒狀結節,甚至融合成板塊,引發原因多元。(圖/蔡呈芳教授提供)
結節性癢疹不僅是免疫系統與皮膚組織相互影響的疾病,也涉及神經系統。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教授表示,相較於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等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病灶切片檢查發現,結節性癢疹有小神經增生肥厚及纖維化的現象,因此早期此病稱為神經性皮膚炎。

【本文重點】
#什麼是「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與免疫及神經系統相關
#「結節性癢疹」併發精神病症共病風險高
#「結節性癢疹」傳統治療及副作用
#「結節性癢疹」治療新趨勢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這邊抓抓,那邊摳摳,越抓越癢,身上疹子越摳越多?小心,這種嚴重的搔癢,可能是棘手的結節性癢疹發威!結節性癢疹的特色是米粒或碗豆大小般丘疹或結節,伴隨嚴重搔癢症狀,臨床曾有病友全身冒出上百顆結節癢疹,傳統治療難以改善,睡眠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什麼是「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是什麼呢?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壯年及中老年人,病灶外觀有明顯較大、偏硬的顆粒狀結節,甚至融合成板塊,引發原因多元,除了部分合併異位性皮膚炎外,多數原因不明。結節性癢疹,也被認為是罕病的一種,與民眾單純因為習慣性摳抓導致一顆顆的癢疹萌生,或是洗腎或糖尿病造成的皮膚搔癢並不相同。有趣的是,由於結節性癢疹「抓了才會發生」,因此病友背部肩胛處無法輕易搔抓之處,常會留下一片的潔淨肌膚,身體其他部位則常有結節病灶。


▲結節性癢疹症狀及致病原因。(圖/蔡呈芳教授提供)


「結節性癢疹」與免疫及神經系統相關


結節性癢疹不僅是免疫系統與皮膚組織相互影響的疾病,也涉及神經系統。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教授表示,相較於異位性皮膚炎或乾癬等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病灶切片檢查發現,結節性癢疹有小神經增生肥厚及纖維化的現象,因此早期此病稱為神經性皮膚炎。


往往只要有1顆結節發癢,就像引爆連環「癢彈」,全身其他結節也跟著癢起來,病友常常陷入全身搔抓破皮、用痛感克服癢感,卻換來血跡斑斑、愈抓越癢甚至引發感染的困境中。傷口反覆感染,輕則傷口難以癒合,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


「結節性癢疹」併發精神病症共病風險高


結節性癢疹病友也容易因為搔癢影響睡眠,更進一步引起其他身心疾病。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人,結節性癢疹病友併發精神病症的共病風險也較高,包括:飲食障礙症風險約4.5倍,自殘與ADHD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的風險約3倍,導致憂鬱、情緒障礙或思覺失調症的風險約2倍左右。有鑑於此,醫師呼籲民眾若有結節性癢疹的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與積極治療。


「結節性癢疹」傳統治療及副作用


原則上,結節性癢疹的嚴重程度可依據病灶數量做區分,20顆以下為輕度,20至100顆為中度,超過100顆則屬於嚴重癢疹。蔡呈芳教授表示,傳統治療結節性癢疹以類固醇、冷凍治療、紫外線光療與口服免疫抑制劑為主,更嚴重者則可嘗試Thalidomide(沙利竇胺)。


但外用類固醇長期使用有皮膚容易變薄且脆弱的副作用;口服類固醇可能併發水牛肩、血糖升高、白內障、青光眼、長痘痘與女性經期紊亂等影響。


口服免疫抑制劑可以有效治療,但主要是針對合併濕疹患者較有效、也有白血球低下及感染、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而冷凍治療是藉由「凍傷」原理緩解發炎搔癢反應、防止病灶惡化,但不僅治療時疼痛、治療後容易色素沉澱,一顆顆處置癢疹的過程更考驗醫師的手感和醫病雙方的耐力。


至於光療方面,由於光線穿透性的問題,所以對太厚的病灶往往在治療效果上較為不足。


在生物製劑出現前,Thalidomide是屬於後線治療,但容易有嗜睡、暈眩、水腫等風險,且孕齡女性禁用,且有末梢神經病變的風險。


「結節性癢疹」治療新趨勢


為解決結節性癢疹病友之苦,各國科學家積極研究,如今終於有生物製劑核准問世,目前已普遍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可以藉由穩定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與皮膚,抑制第二型發炎反應,也阻斷結節性癢疹反覆搔癢與抓撓的惡性循環,目前此藥品於10月也正式通過台灣食藥署核准供臨床中重度結節性癢疹治療使用,有機會幫助更多病友找回無癢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膝蓋疼痛是骨質疏鬆還是關節退化? 醫師指出辨別關鍵
▸茶碗蒸上熱搜!營養師提供料理法 做出營養可口茶碗蒸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