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有3類! 醫解析危險因子與挽救視力新趨勢

18865
陳郁茹 報導
黃斑部病變有3類! 醫解析危險因子與挽救視力新趨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助理教授劉沛綱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之黃斑部病變分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結構性黃斑部病變。(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郁茹/高雄報導】現代人普遍一人多機、用眼過度,加上糖尿病、紫外線暴露等影響,罹患眼疾的機會大幅提升,尤以黃斑部病變最為常見。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之黃斑部病變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危險因子各有不同,治療前也需仔細評估,而隨著醫藥科技的進展,眼內注射也發展出多種選擇,幫助病友挽救視力,呼籲病友積極與醫師溝通和治療,留住美好「視」界。


視物變形、直線扭曲 小心黃斑部病變找上門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助理教授劉沛綱醫師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中心處,是人體視覺最敏感的部位,當黃斑部長了一層纖維組織,就像是一塊玻璃紙覆蓋在黃斑部,導致眼睛中央的視力減弱,出現視物變形、直線扭曲,或是像在看哈哈鏡等症狀,最嚴重恐會失明。


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老化、環境因素如空汙或紫外線、藍光等傷害,以及高度近視、糖尿病、白內障術後等疾病因素,還有抽菸、用眼過度、飲食習慣不良和維生素缺乏等不良生活習慣。


▲黃斑部病變危險因子分析。(圖/NOW健康製作)


常見黃斑部病變 又可分為3大類型


然而,黃斑部病變不是單一種疾病,劉沛綱醫師表示,常見的黃斑部病變又可分為3大類型:


▸類型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好發在50歲以上的族群,主要原因就是老化。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分為濕性及乾性,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會產生異常之新生血管,進而導致黃斑部水腫、黃斑部出血,儘管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占全部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之比例較少,但一旦發生,病程進展相當快速,需要積極治療避免嚴重之視力損害。而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大宗,80%以上病人屬於這類,它主要因隱節(Drusen)堆積在黃斑部導致,雖沒有治療方式,但病程進展較慢。然而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一部分會轉變成濕性,建議病友可透過日常保健及配合醫師定期追蹤來控制病況。


另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於黃種人基較容易出現稱為「多發息肉性脈絡膜血管病變」之亞型。這類個案數在台灣約占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4到5成,但在歐美國家僅占1成!值得注意的是,「多發息肉性脈絡膜血管病變」會發生在較年輕患者身上,且治療上也較為棘手。


▸類型2:黃斑部水腫


黃斑部水腫為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由於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而糖尿病病友因為長期高血糖,破壞視網膜的微細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視網膜缺氧、血管滲漏,當滲漏位置在黃斑部上導致液體堆積於黃斑部,就容易形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根據WHO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失明機率高於健康者的25倍之多,且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統計,糖尿病患中每10位就有1位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其盛行率和糖尿病病程有關,當血糖控制越不好,越容易發生此病變。


劉沛綱醫師透露,糖尿病又分為第1型及第2型,其中第1型多為年輕的病人,有些患者甚至3、4歲就罹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色素過高,就易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由於現代人飲食西化,臨床上常會遇到20歲出頭的年輕糖友就出現糖尿病視網膜水腫,且這類人往往病程發展比第2型糖尿病患者更快。提醒大眾,一定要努力控制血糖,才能降低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風險。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一種視網膜血管疾病,原因是視網膜的靜脈發生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進而引起水腫,若是波及黃斑部則會引發黃斑部水腫導致視力損害,為臨床上常見引起黃斑部水腫的另一個原因,又稱為眼中風。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存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等疾病的人,良好的內科疾病控制是預防的關鍵。


▲糖尿病所導致的黃斑部水腫,屬於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圖/NOW健康製作)


▸類型3:結構性破壞之黃斑部病變


第3類常見的黃斑部病變是結構上的問題,劉沛綱醫師提到,像是黃斑部裂孔是指黃斑部中間破了洞產生缺損,大多數患者是原發型的,但眼球外傷也可能造成黃斑部裂孔;黃斑部皺褶則是黃斑部上長了纖維增生膜,進而拉扯黃斑部導致黃斑部變形,這些結構性的改變都會導致黃斑性病變的相關症狀。這些黃斑部結構性破壞的病變多半發生於年長者,因此,建議長輩每年定期檢查眼底,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解決抗藥性問題 新藥劑幫助造福更多患者


關於治療方式,劉沛綱醫師說,由於醫學的進步,上述不同類型之黃斑部病變或黃斑部水腫皆有機會透過正確的治療來改善。就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言,過去多以雷射光動力治療把異常之新生血管破壞,但卻可能傷害周邊組織;目前主流以「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等藥物的眼內注射治療為主,這些藥物可以抑制異常之新生血管生長和改善微血管滲漏,進而改善黃斑部出血和黃斑部水腫。


然而,病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接受眼球注射,長年下來,身心靈負擔壓力大,且還有些病人對藥物產生抗性,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劉沛綱醫師表示,近年來研究發現血管生成素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黃斑部水腫的關係,並研發出可以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與血管生成素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理論上兼具「抓漏」與「補強」的作用,不但能夠防止血管新生、滲漏,還能加強黃斑部血管的穩定度,提供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之黃斑部水腫等病友新的治療參考選項。也期待更多新一代藥物問世,一起幫助病友,不讓黃斑部病變惡化偷走視力。


劉沛綱醫師提醒,不讓黃斑部病變惡化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建議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過度近距離用眼,以及過量閱讀、看電視和滑手機,適度讓眼睛休息很重要;另外,要做好紫外線防護措施,因為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比藍光更大,所以外出戴上太陽眼鏡來保護雙眼。若已經有三高等疾病,則要維持正常的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由於抽菸是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所以一定要戒菸;三餐飲食則可多攝取魚類、深綠色蔬菜等食材,有助於眼睛的保養;最後若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別忘了定期接受眼睛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蛋」是又何奈?史上最久蛋荒 補充蛋白質有替代解方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